惊的成语(共222个)
石破天惊
成语解释:山崩石裂;有惊天动地之势。原形容箜篌的乐声忽然高亢;震动了整个天界。现多指突发的大事或文章、议论的惊人。
成语出处:唐・李贺《歌诗集・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匕鬯不惊
成语解释:匕:羹匙;鬯:古时用郁金草酿黑黍而制成的祭祀用的香酒。
匕鬯:借指祭祀。
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成语出处:唐・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出身事主,元良永固于万邦;束发登朝,匕鬯不惊于百里。”
又惊又喜
成语解释:既惊讶又高兴。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
自惊自怪
成语解释:自己觉得又害怕又惊异。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晴雯笑道:‘也不用我唬去,这小蹄子已经自惊自怪的了。’”
动魄惊心
成语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成语出处: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惊魂动魄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恐惧。
成语出处:清・陈确《示儿帖》:“《易》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罪大而不可解。’每读《易》至此,未尝不惊魂动魄,心胆堕地也。”
胆颤心惊
成语解释:颤:发抖。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肉跳心惊
成语解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凤姐此时肉跳心惊,急急的向秋爽斋来。”
自相惊扰
成语解释:自己人互相惊吓不安。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惊喜交集
成语解释:交集:不同感情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又吃惊;又高兴。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此刻忽然的骨肉团圆,惊喜交加。”
语不惊人
成语解释:语:言语,也指文句。
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成语出处: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海波不惊
成语解释:惊:震动。
比喻平安无事。成语出处:唐・李庾《东都赋》:“开元太平,海波不惊,乃驾神都,东人夸荣。”
一座皆惊
成语解释: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貌不惊人
成语解释: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1回:“看你这般人不出众,貌不惊人,有何本事,要想做状元么?”
神色不惊
成语解释:神色:神情。
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