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的成语(共222个)
宠辱若惊
成语解释: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边尘不惊
成语解释:边:边境;惊:震动。
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惊采绝艳
成语解释:谓文采惊人,辞藻华美。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惊才风逸
成语解释: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慌失色
成语解释:见“惊惶失色”。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大吃一惊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吃惊。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惊喜交加
成语解释: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又惊又喜。
成语出处:金 董解元《西厢记》卷四:“生闻之,惊喜交集。”
惊人之举
成语解释: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5章:“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惊人之举’,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
动地惊天
成语解释:惊:惊动;动:震撼。
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惊世震俗
成语解释:见“惊世骇俗”。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余姚县海塘记》:“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
受宠若惊
成语解释:宠:赏识。
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成语出处:宋・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
鹤怨猿惊
成语解释: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鸟惊鱼骇
成语解释: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蜀中开府谭二华书》:“其民犷悍易动,大抵绥之则靖,扰之则乱,怠则顿网诡衔,急则鸟惊鱼骇。”
惊群动众
成语解释:见“惊师动众”。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与黄平倩书》:“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群动众。”
可惊可愕
成语解释:惊、愕:惊讶。
形容非常惊讶。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皆一一达之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