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的成语(共91个)
安忍阻兵
成语解释:阻兵:依仗手中掌握的兵力。
凭借统率之兵,行残忍之事。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安忍之怀
成语解释:习于残忍之事的心肠。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刑法志》:枭首轘身,义无所取,不益惩肃之理,徒表安忍水怀。
担惊忍怕
成语解释: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负诟忍尤
成语解释:忍受指责和怨恨。
成语出处: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责备之严,诚不足怪。庸讵知当局之负诟忍尤,艰难应付,有非楮墨所能罄者。”
含辛忍苦
成语解释:见“含辛茹苦”。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商家,连疑心也不当人子,只好含辛忍苦,自己懊悔怨怅,没个处法。”
坚忍质直
成语解释:坚忍:坚毅不拔;质直:正直。
性情坚毅不拔,品格质朴率直。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传》:“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目不忍见
成语解释: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成语出处:《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气忍声吞
成语解释: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忍耻含羞
成语解释: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错立身》第十三出:“撞府共冲州,遍走江湖之游,身为女婿,只能忍耻含羞。”
忍饥受渴
成语解释:忍受饥渴。形容极其艰难、贫困,苦苦度日。
忍尤攘诟
成语解释:尤:罪过;攘:排除;诟:耻辱。
暂时忍受罪过,等待将来除去耻辱。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忍尤含垢
成语解释:遭受怨谤耻辱而忍耐着。
成语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忍耻苟活
成语解释: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莫说生前被人唾骂,就是死后亦有何颜见彼!与其忍耻苟活,何若从容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