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的成语(共91个)
于心何忍
成语解释: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成语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十六出:“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于心何忍。”
安忍无亲
成语解释: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惨不忍言
成语解释:惨:悲惨;言:讲,说。
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忍痛割爱
成语解释: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
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成语出处:王朔《我是你爸爸》:“爱情嘛,不管早晚,不分先后,我忍痛割爱。”
甘心忍受
成语解释:甘心:情愿。
情愿忍受痛苦。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九年》:“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不忍卒读
成语解释: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不忍释卷
成语解释:释:放开;卷:书本。
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音律》:“予初阅时不忍释卷,及考其声韵,则一无定轨。”
隐忍不言
成语解释: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
成语出处:清・归庄《与季沧苇侍御书》:“即受侮嫚,亦为亲屈,欲终隐忍不言。”
爱不忍释
成语解释:忍:忍心;释:放下。
对所喜爱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形容极其喜爱。成语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条幅扇头诗》:“又于扇头见一绝云:‘一夜东风草剪齐,如丝春雨湿香泥……’亦爱不忍释。”
坚忍不拔
成语解释: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成语出处: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忍俊不住
成语解释:见“忍俊不禁”。
成语出处:邹韬奋《萍踪寄语》二:“张君幽默健谈,追述去年和他的夫人往甘肃时途中遇盗情形,令人忍俊不住。”
隐忍不发
成语解释:亦作“隐忍不言”。克制忍耐,不向人发泄、透露。
成语出处: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含垢忍污
成语解释:同“含垢忍耻”。
成语出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我为三爷含垢忍污的同牛马落交,却又因亲近牛马,得罪了三爷,岂不大失算吗?”
含污忍垢
成语解释:忍受屈辱。
成语出处:《明史・周经传》:“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忍辱求全
成语解释: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