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的成语(共204个)
明珠暗投
成语解释: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怀珠抱玉
成语解释:见“怀珠韫玉”。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刘显传》:“怀珠抱玉,有殁世而名不称者,可为长太息,孰过于斯!”
老蚌生珠
成语解释: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成语出处:《北齐书・陆印传》:“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沧海遗珠
成语解释: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狄仁杰传》:“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买椟还珠
成语解释: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成语出处:战国・韩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和璧隋珠
成语解释: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解老》:“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蚌病成珠
成语解释: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米珠薪桂
成语解释: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
剖腹藏珠
成语解释:破开肚子藏入珍珠。比喻自秘或惜物过甚。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秦女楚珠
成语解释:比喻次要的东西胜过主要的东西。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文浮于理,末胜其本,则秦女楚珠,复在于兹矣。”
珠盘玉敦
成语解释:见“珠盘玉敦”。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骍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
米粒之珠
成语解释:比喻细微弱小的东西。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料尔等米粒之珠,吐光不大;蝇翅飞舞,去而不远。”
眼内无珠
成语解释: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妙语连珠
成语解释: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
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满腹珠玑
成语解释:形容人富于文才。
成语出处:唐・杜牧《樊川文集》三:“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宋・吴处厚《表箱杂记》卷八:“只知外貌之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