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的成语(共247个)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成语解释: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成语出处: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日诵五车
成语解释: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陈师德书》:“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书读五车
成语解释: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十浆五馈
成语解释:典出《列子 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
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
’‘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谓十家卖浆者之中有五家争先送来。本谓卖浆者争利,后用以比喻争相设宴款待。成语出处:典出《列子・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
五日京兆
成语解释: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
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张敞传》:“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
五短身材
成语解释:指人的身材矮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这个好汉祖贯两淮人氏,姓王名英。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矮脚虎。”
五花大绑
成语解释: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成语出处: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五月披裘
成语解释:比喻清高廉洁。
成语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
博览五车
成语解释:博:广博;五车:五车书。
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五月粜新谷
成语解释: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预卖新谷。比喻十分贫穷。
成语出处: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大烹五鼎
成语解释:烹:烧煮;五鼎:古代士大夫祭祀用的祭品。
指吃饭食物精美。形容生活奢侈豪华。成语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一回:“就使住的是深居九重,吃的是大烹五鼎,看来似是快乐无比的,却是心窝儿里头常做个天人的战场。”
感篆五中
成语解释:篆:铭刻;五中:内心。
形容使人内心深受感动。成语出处:李脃人《暴风雨前》第四部分:“在府厚扰月余,承以家人待我,感篆五中!”
如坠五里雾中
成语解释:坠:落下。
比喻陷入一片混沌糊涂的境地,令人摸不着头脑。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坠其云雾中’。”
拔十失五
成语解释: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八门五花
成语解释: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
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成语出处:清・张潮《虞初新志》:“群峰乱峙,四布罗引,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