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五的成语

五的成语(共247个)

  • 十围

    shí wén wǔ gōng

    成语解释: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 石六鹢

    wǔ shí liù yī

    成语解释:语出《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
    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 三江

    sān jiāng wǔ hú

    成语解释: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成语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 黄六月

    wǔ huáng liù yuè

    成语解释: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

  • 一十

    yī wú yī shí

    成语解释:五个;十个地计数。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无遗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 四分

    sì fēn wǔ liè

    成语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色无主

    wǔ sè wú zhǔ

    成语解释: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
    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知分》:“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

  • 十变

    shí biàn wǔ huà

    成语解释:谓变化多端。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五化。”

  • 二一添作

    èr yī tiān zuò wǔ

    成语解释: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二回:“好好儿的‘二一添作五’的家当,如今弄成‘三一三十一’了。”

  • 花八门

    wǔ huā bā mén

    成语解释: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 三番

    sān fān wǔ cì

    成语解释:形容次数很多。番:次数;遍数。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三番五次,缠的老和尚急了,说道:‘你是何处光棍,敢来闹我们!’”

  • 三差

    sān chā wǔ cuò

    成语解释: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三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 颜六色

    wǔ yán liù sè

    成语解释: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 内如焚

    wǔ nèi rú fén

    成语解释:焚:烧。
    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 彩斑斓

    wǔ cǎi bān lán

    成语解释: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
    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