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的成语(共89个)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成语解释: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6回:“常言道,做了一天和尚撞了一天钟,往后贞节轮不到你身上了。”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成语出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就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什么不好的呢?”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成语解释: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成语解释:俗语。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
黄钟瓦釜
成语解释:瓦釜: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为低。
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贤才和庸才。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黄钟毁弃
成语解释: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
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盗钟掩耳
成语解释: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
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耳盗钟
成语解释: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
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成语出处: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钟鸣鼎食
成语解释: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豪华、排场。钟鸣:吃饭时敲钟;鼎食:列鼎而食。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鼎食钟鸣
成语解释: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
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老态龙钟
成语解释:老态:老年人的体态;龙钟:行动不灵活。
形容年老体衰;动作迟缓。成语出处:宋・陆游《听雨》:“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晨钟暮鼓
成语解释:暮:傍晚。
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成语出处:宋・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钟鼎山林
成语解释:比喻富贵和隐逸。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词:“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
老迈龙钟
成语解释: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当日来时是何等样精力强壮,那知如今老迈龙钟,如同一场春梦。”
声如洪钟
成语解释:洪:大。
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