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引的成语

引的成语(共142个)

  • 绳排根

    yǐn shéng pái gēn

    成语解释:指勾结起来排斥异己。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灌夫传》:“亦欲倚夫引绳排根生平慕之后弃者。”

  • 领而望

    yǐn lǐng ér wàng

    成语解释:引领:伸长脖子。
    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 首以望

    yǐn shǒu yǐ wàng

    成语解释:抬头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 领以望

    yǐn lǐng yǐ wàng

    成语解释:引领:伸长脖子。
    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 重致远

    yǐn zhòng zhì yuǎn

    成语解释:引:牵挽;致:达到。
    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 而伸之

    yǐn ér shēn zhī

    成语解释:伸:展开。
    把某种原则引申开来。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 绳批根

    yǐn shéng pī gēn

    成语解释:亦作“引绳排根”。比喻合力排斥异己。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

  • 旷日

    kuàng rì yǐn jiǔ

    成语解释:犹言旷日长久。

    成语出处:《汉书・严助传》:“旷日引久,士卒劳倦。”

  • 咎责躬

    yǐn jiù zé gōng

    成语解释:同“引咎自责”。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

  • 责躬

    zé gōng yǐn jiù

    成语解释:躬:自身;引咎:承认过失。
    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信任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太子登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自躬。

  • 九雏

    fèng yǐn jiǔ chú

    成语解释:《晋书·穆帝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
    ”后以“凤引九雏”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

    成语出处:《晋书・穆帝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

  • 短推长

    yǐn duǎn tuī cháng

    成语解释:谓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显人之长。

    成语出处:《南史・刘峻传》:“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赍。”

  • 经据礼

    yǐn jīng jù lǐ

    成语解释:引:援引;据:依据。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成语出处:元《宋史・刘珙传》:珙六上奏恳辞,引经据礼,词甚切。

  • 救经

    jiù jīng yǐn zú

    成语解释: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
    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 足救经

    yǐn zú jiù jīng

    成语解释:引:拉;经:缢死。
    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成语出处:《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