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盗的成语

盗的成语(共71个)

  • 偷鸡

    tōu jī dào gǒu

    成语解释:见“偷鸡摸狗”。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每日却自和西门庆在楼上任意取乐,却不比先前在王婆房里,只是偷鸡盗狗之欢,如今家中又没人碍眼,任意停眠整宿。”

  • 塞耳

    sāi ěr dào zhōng

    成语解释: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 跖之物

    dào zhí zhī wù

    成语解释: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
    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 安民

    mǐ dào ān mín

    成语解释:弭:平息;安:稳定。
    平息盗贼,稳定民生。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像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

  • 藏贼引

    cáng zéi yǐn dào

    成语解释:藏:隐藏;引:勾引。
    包庇小偷,勾引强盗。形容与坏人狼狈为奸。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其中夜静人稀,趁便藏贼引盗,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 窃钩

    qiè gōu dào guó

    成语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讽刺小盗被杀、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

    成语出处:廖仲恺《有感》:“窃钩盗国将谁咎?扃鐍缄滕只自欺。”

  • 打家劫

    dǎ jiā jié dào

    成语解释:劫:抢夺。
    指到人家里抢劫财物。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但凡打家劫盗,杀人夺财,都是俺两个当先。”

  • 铃掩耳

    dào líng yǎn ěr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成语出处:清・伤时子《苍鹰击・戕藩》:“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 嫂受金

    dào sǎo shòu jīn

    成语解释:以之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载,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于是汉王疑之。

  • 玉窃钩

    dào yù qiè gōu

    成语解释:玉:贵物。
    钩:贱物。
    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

    成语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吏条陈》:“盛宣怀不过邮传部大臣耳,倘使处于总协理大臣地位,则盗玉窃钩,何事尚不可为。”

  • 贼公行

    dào zéi gōng xíng

    成语解释:指社会治安差,盗贼公开行窃,无所顾忌。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夭厉不戒。

  • 贼蜂起

    dào zéi fēng qǐ
  • 鸡啼

    gǒu dào jī tí

    成语解释:见“狗盗鸡鸣”。

    成语出处: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函关脱离,又何须狗盗鸡啼?”

  • 惑世

    huò shì dào míng

    成语解释: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成语出处:汉・徐幹《中论・考伪》:“于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

  • 霍世

    huò shì dào míng

    成语解释:迷惑世人,盗取名誉。

    成语出处:汉・徐幹《中论・考伪》:唐虞之法微,三代之教息,大道陵迟,人伦之中不定,于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