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攻的成语

攻的成语(共92个)

  • 大举进

    dà jǔ jìn gōng

    成语解释:大举:重大的行动。
    大规模出兵,向敌方进攻。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因吴佩孚此时目光,已从军事移到政治方面,也不大举进攻。”

  • 大肆

    dà sì gōng jī

    成语解释:用不实或过分之辞对人大加攻击。

  • 乎异端

    gōng hū yì duān

    成语解释:乎:等同于介词“于”;异端:有别于正统思想的教义或主张。
    指钻研儒家以外的主张或指对异端的指摘。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自拔

    bù gōng zì bá

    成语解释:拔:攻破。
    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 略地

    lüè dì gōng chéng

    成语解释:略:侵夺,强取。
    夺取地盘,攻战城池。指向敌方进攻。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卷》:“十万伍雄兵飞将,皆能略地攻城。”

  • 大磨坚

    gōng dà mó jiān

    成语解释:磨:物体相摩擦;坚:硬。
    比喻艰辛。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攻大磨坚,莫能与之争。”

  • 心扼吭

    gōng xīn è kēng

    成语解释:喻攻击要害。吭,指咽喉。

    成语出处:清・魏源《圣武纪》卷一:“先取山海关,则关外诸城唾手可得,此攻心扼吭之法也。”

  • 瑕指失

    gōng xiá zhǐ shī

    成语解释:批评缺点,指出失误。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与友人书》:“今此旧编,有尘清览。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

  • 苦食啖

    gōng kǔ shí dàn

    成语解释:见“攻苦食淡”。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

  • 过箴阙

    gōng guò zhēn què

    成语解释:指责过错,针砭缺失。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阙;退则端诚杜私,知无不为者。”

  • 倒算

    fǎn gōng dào suàn

    成语解释:指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反动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报复。

    成语出处: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哪里只是当干部的才受压迫,才怕地主反攻倒算,才要躲出去。”

  • 群起

    qún qǐ gōng jī

    成语解释:很多人一起反对、指责。

    成语出处:梁启超《违制论》:“若其大臣而有假制诏以为护符者耶,则举国群起而攻之。”

  • 明鼓而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成语解释: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义兵不

    yì bīng bù gōng fú

    成语解释:服:降服归顺者。
    主持正义的军队不去攻打已经降服归顺的士兵。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长攻》:不然。吾闻之,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攻之,非义兵也;饥而不食,非仁体也。不仁不义,虽得十越,吾不为也。

  • 必克,守必固

    gōng bì kè , shǒu bì gù

    成语解释:克:攻下据点,战胜;固:牢固,坚固。
    进攻没有打不下来的,防守没有不稳固的。形容战斗力极强。

    成语出处:他才觉出来日本人的~并不是与他毫无关系。 ★老舍《四世同堂》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