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热搜成语
  4. 道理的成语

关于道理的成语(共0个)

  • 再做道理

    zài zuò dào lǐ

    成语解释:见“再作道理”。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五回:“我且有尺水行尺船,等什么鹰神再来,我再做道理。”

  • 再作道理

    zài zuò dào lǐ

    成语解释:亦作“再做道理”。谓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

  • 不近道理

    bù jìn dào lǐ

    成语解释:不近人情,不讲道理

    成语出处:《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王保正,您好不近道理!偌大一只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钱出来?须亏我。”

  • 知文达理

    zhī wén dá lǐ

    成语解释:知、达:懂得。
    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 公道大明

    gōng dào dà míng

    成语解释:公道:公正的原则或道理
    公正的道理得到显扬,正义得到伸张。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郡中缙绅、耆老、邻里,公书公呈,一齐并进,公道大明。”

  • 毋庸置议

    wú yōng zhì yì

    成语解释:毋:无:毋庸:不必,无须;置议:进行讨论。
    不需要讨论。指事实或道理很清楚。

    成语出处:清・章炳麟《中国之川喜多大尉袁树勋》:树勋初念该生等未谙情势,但能解散,即可毋庸置议。

  • 一贯万机

    yī guàn wàn jī

    成语解释:贯:贯穿。
    把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

    成语出处:《后汉书・张衡传》: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惊险易者达物伪,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百揆允当,庶绩咸熙。

  • 义切辞严

    yì qiè cí yán

    成语解释:切:恳切,切实。
    道理切实,措词严肃。

    成语出处:明・李开先《十朝诏令序》:其文之古,惟今上足以同之;其治之盛,亦惟今上足以继之。义切辞严,固已见于中兴之诏。

  • 怡然理顺

    yí rán lǐ shùn

    成语解释:怡然:快乐的样子。
    使人心悦又能把道理阐述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 一面儿理

    yī miàn ér lǐ

    成语解释:一方面的理由;片面的道理

  • 不戢自焚

    bù jí zì fén

    成语解释:戢,平息。是说用兵与用火的道理相通,如果不加以收敛平息,将导致自身毁灭。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 义正辞约

    yì zhèng cí yuē

    成语解释: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 义不容隐

    yì bù róng yǐn

    成语解释:隐:隐瞒。
    道理上讲不应隐瞒,理应直言。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衍《立选簿表》:臣总司内外,忧责是任,朝政得失,义不容隐。

  • 失之穿凿

    shī zhī chuān záo

    成语解释: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
    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义理之说无穷》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 不明事理

    bù míng shì lǐ

    成语解释:明:明白,懂得。
    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