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热搜成语
  4. 问题的成语

关于问题的成语(共0个)

  • 先决问题

    xiān jué wèn tí
  • 直奔主题

    zhí bèn zhǔ tí

    成语解释:径直、直接地投入主要问题,不拐弯抹角。

  • 水清石见

    shuǐ qīng shí xiàn

    成语解释:清:清澈;见:同“现”,显露。
    比喻情况搞清楚了,问题的性质也就明白了。

    成语出处:汉・无名氏《艳歌行》: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 以偏盖全

    yǐ piān gài quán

    成语解释:偏:片面, 一方面。
    以片面去掩盖全体。形容看问题片面狭窄。

  • 以剑补履

    yǐ jiàn bǔ lǚ

    成语解释:用宝剑来补鞋子。指所用的方法、措施无法解决问题。比喻运用不当。

    成语出处:唐・李观《上陆相公书》:诚用之未当,令骥捕鼠,则何由得也;以剑补履,则无由克也。

  • 易地皆然

    yì dì jiē rán

    成语解释:易:更换;皆然:都一样。
    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 依违两端

    yī wéi liǎng duān

    成语解释:依:赞成;违:反对;两端:二者都可以。
    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意见。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与傅体元书》:昨见子敬寄来丁田文字,不论文字工拙,但依违两可,主意不定。

  • 依阿两可

    yī ē liǎng kě

    成语解释:依:赞成;阿:不赞成。
    赞成或不赞成都行。指对问题没有明确的意见。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四年》:“苟求便身,率为依阿两可之言。”

  • 一概而言

    yī gài ér yán

    成语解释: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用的木棍;一概:一律。
    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 不愁衣食

    bù chóu yī shí

    成语解释:不必担心吃穿问题。喻生活安定,衣食不缺。

  • 虑无不周

    lǜ wú bù zhōu

    成语解释:虑:思虑,考虑;周:周全。
    思考没有不周全之处。形容考虑问题十分全面。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汉纪・孝献皇帝丁建安元年》: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 不解之谜

    bù jiě zhī mí

    成语解释:没有解开的问题

  • 一错百错

    yī cuò bǎi cuò

    成语解释:指在关键问题上错了,其它有关的事情也无一不错。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西岩和尚语录・庆元府太白名山天童景德禅寺》:累及后代儿孙,往往从而错传,一错百错,滥觞不止。

  • 众人摸象

    zhòng rén mō xiàng

    成语解释:比喻看问题总是以偏概全。

  • 纸上谭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

    成语解释:谭:同“谈”。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成语出处:清・魏源《圣武记》第13卷:“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