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热搜成语
  4. 危险的成语

关于危险的成语(共0个)

  • 杌陧不安

    wù niè bù ān

    成语解释:杌陧,不安的样子。比喻危险不安定的状态。

    成语出处:尚书秦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孙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旧日之帝国主义死灰不免复燃,于是国内诸民族因以有杌陧不安之象。”

  • 尸冢之间

    shī zhǒng zhī jiān

    成语解释:在尸首与坟墓之间。比喻处在极其危险的境地。

    成语出处:《后汉书・祢衡传》:及衡至,众人莫肯与,衡坐而大号,众问其故,衡曰:‘坐者为冢,卧者为尸,尸冢之间,能不悲乎。’

  • 势高益危

    shì gāo yì wēi

    成语解释:势:权势;益危:更加危险
    指旧时官宦,权势越高,危险就越大。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 履险犯难

    lǚ xiǎn fàn nán

    成语解释:履:行走;犯:不顾。
    比喻冒着生命危险,迎着困难去干。

    成语出处:《清史稿・沈棣辉》:廉州、浔州、广州三战,皆履险犯难,卒得大捷,尤为时称云。

  • 视溺不援

    shì nì bù yuán

    成语解释:看到人淹没在水里而不拉他一把。比喻见到人处于危险境地而置之不理。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赛红丝》五:临渴掘井,固是不弟不情;视溺不援,在吾兄亦觉太忍。

  • 不存之地

    bù cún zhī dì

    成语解释:非常危险的境地。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今陛下好凌岨险,射猛兽,卒然遇轶才之兽,骇不存之地。

  • 一生九死

    yī shēng jiǔ sǐ

    成语解释:谓经历多次生命危险而幸存。

    成语出处:明・刘道开《畴昔》诗:“畴昔干戈里,飘零剩此身;一生九死客,两代六朝人。”

  • 十死之地

    shí sǐ zhī dì

    成语解释: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成语出处:《六韬・犬韬・战车》: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

  • 知安忘危

    zhī ān wàng wēi

    成语解释:只知道过太平日子而忘记了危险的时候。

    成语出处:晋・潘岳《秋兴赋》:“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

  • 坐视不顾

    zuò shì bù gù

    成语解释:坐:不动。
    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观看不去援救。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以有疏财仗义之张大公在,受人之托,必能忠人之事,未有坐视不顾,而致其剪发也。”

  • 自投虎口

    zì tóu hǔ kǒu

    成语解释:投:进入;虎口: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
    比喻自己进入危险的场所送死。

    成语出处: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20回:“这薛刚真正胆大包天,不想生法报仇,反来祭扫铁丘坟,是自投虎口。”

  • 忠不避危

    zhōng bù bì wēi

    成语解释:忠:忠于。
    避:回避。
    忠于职守,不回避危险,。

    成语出处:《晏子》:“忠不避危,爱无恶言。”

  • 知足不殆

    zhī zú bù dài

    成语解释:殆:危险
    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危险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 岩墙之下

    yán qiáng zhī xià

    成语解释:岩墙:危险的高墙。
    在危墙下面。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 燕处焚巢

    yàn chǔ fén cháo

    成语解释: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