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得到的成语(共0个)
意前笔后
成语解释:谓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
成语出处:晋・卫铄《笔阵图》:“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
食髓知味
成语解释:食得一次骨髓,便知晓其美味。比喻人得到一次好处后便贪得无厌。
原意:骨髓的味道很好,吃下去很美味,之后还再想尝试。
这个词属于贬义。常用来形容盗贼或偷情的男女等, 意思是干一次没被抓到就想干第二次;也可以解释为偶做某事本来是为了满足一时的贪心或新鲜感,但做完此事后感到满足或刺激,以后还想继续做,甚至可能会演变成习惯、嗜好.。颐养神性
成语解释:颐:保养;神:精神;性:性情。
保养精神,使性情得到陶冶。成语出处:汉・马融《广成颂》:“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魏书・崔光传》:放无用之物,委之川泽,取乐琴书,颐养神性。
公道大明
成语解释:公道:公正的原则或道理。
公正的道理得到显扬,正义得到伸张。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郡中缙绅、耆老、邻里,公书公呈,一齐并进,公道大明。”
倚玉之荣
成语解释:倚:倚傍;荣:荣幸。
得到了依傍美人身边的荣幸。形容结成美满婚姻。成语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婚姻类》:得为新姻,言谐倚玉之荣。
以肉驱蝇
成语解释: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南学院周乾明》:“令人不解宽义,一切务为姑息弛纵,贾誉于众,以致士习骄侈,风俗日坏,间有一二力欲挽之,则又崇饰虚谈,自开邪径,所谓以肉驱蝇,负薪救火也。”
颐精养气
成语解释:颐:保养。
保养精神,使性情得到陶冶。成语出处:《魏书・显祖纪》:其践升帝位,克广洪业,以光祖宗之烈,使朕优游履道,颐神养性,可不善欤?
异路功名
成语解释:旧指没有科举考试,凭功劳而得到的官位。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这些异路功名,弄来弄去始终有限。有操守的到底要从科甲出身。
志在必得
成语解释:立志一定要获得。形容想要得到的决心很大。
一枝自足
成语解释:一枝:一根枝杈;足:满足。
有一根枝杈也就满足了。比喻能得到维持生活的一席之地出就知足了。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及第成名
成语解释: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成语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众望所积
成语解释:众望:众人的希望。
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成语出处:《晋书・贺循传》:至于才望资品,循可尚书郎,讷可太子洗马、舍人。此乃众望所积,非但企及清途,苟充方选也。
一举两利
成语解释:举:举动、动作。
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成语出处:《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吾道将东
成语解释:道:学术主张。
指自己的学术或主张得到继承和推广。成语出处:《后汉书・郑玄传》: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异涂同归
成语解释: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圣人异涂同归,或行或止,其趣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