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情的成语(共0个)
事修傍兴
成语解释:修:整治;谤:诽谤;兴:兴起。
事情一进行整治,诽谤也就会兴起。指革新者总会受保守者的诽谤。成语出处:唐・韩愈《原毁》: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以羽扣钟
成语解释:用羽毛敲钟。比喻才疏学浅却不自量力地做根本办不到的事情。也比喻拿浅显的东西向学识渊博的人请教,。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姜斋文集・君相可以造命论》:臣以意欲造君命者,干君之乱臣;子以意欲造父命者,胁父之逆子。至于天而徒怀干胁之情,犹以羽扣钟,以指移山,求其济也,必不可得已。
始末缘由
成语解释: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缘由:缘故由来。
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你将始末缘由,细细说来,不可欺隐。”
意虑乖僻
成语解释:意虑:思考;乖僻:古怪。
所想的事情非常古怪离奇。成语出处:《南史・何尚之传》:竣时权倾朝野,偃不自安,遂发悸病,意虑乖僻。
移宫易羽
成语解释:宫、羽:古代乐曲中的两种曲调名。
原指乐曲换调。后也比喻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成语出处:宋・周邦彦《意难忘・美人》词: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
世事洞明
成语解释:洞:洞悉,了解;明:明白。
对于人世间的各种事情,都看得透彻明白。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石庆数马
成语解释:指在最简单的事情上也非常细心谨慎,一点也不马虎。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简易矣,然犹如此。
诸事麇集
成语解释:麇:成群。
许多事情集中在一起。成语出处:清・吴跃人《俏皮话》:“一日诸事麇集,几至调排不开。”
积于忽微
成语解释: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
一去不还
成语解释:还:回来。
一去就不再回来了。比喻事情已成为过去,再不能重现。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不偢不睬
成语解释:①犹不理不睬。②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成语出处:明・苏复之《金印记・周氏回家》:“妇婿功名不遂回来,一家不偢不睬。”
急若燃眉
成语解释:事情非常急迫,有如火烧眉毛。又作“燃眉之急”。与“急如星火”义同。事情好像火烧到眉毛一样紧急。
成语出处:文献通考市籴:“元祐初,温公︵司马光︶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
一蹴即至
成语解释:蹴:踏;至:达到。
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成语出处:宋・张载《李慎同治九年本张子全书序》:因文山而获见倭艮峰先生,得读所著为学大旨,始知圣人之道如日用饮食之不可一日或离,而从事之久,则趣益深,理益明,又不容以一蹴而至也。
一蹴可就
成语解释:蹴:踏;就:成功。
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成语出处:茅盾《漫谈文艺创作》:“但是,世界观的改造决非一蹴可就,恐怕还有人体会不深。”
一蹴而几
成语解释:蹴:踏。
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