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的成语(共0个)
父母劬劳
成语解释:劬,勤劳的样子。全句是说父母养育子女,非常辛劳。多用来劝勉人们要孝顺父母的意思。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父母之国
成语解释:自己出生的国家。指祖国。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大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了何为莫出?”
父母遗体
成语解释:人是父母所生,指自己的身体。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父母恩勤
成语解释: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成语出处:《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成语解释:媒妁:婚姻介绍者。
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父母国
成语解释:指祖国。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为民父母
成语解释: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
担任地方行政长官。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父母官
成语解释:旧时对州县官的称呼。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且莫说我是父母官,即使平交,也不该如此!”
父母之邦
成语解释:指祖国。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哀哀父母
成语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再生父母
成语解释:再次给予生命的人。多指救命恩人;也指对自己有重大恩德的人。
成语出处:宋・曾晞颜《贺新郎・贺耐轩周府尹》:“夹路香花迎拜了,见说家家举酒,道公是再生父母。”
衣食父母
成语解释:穿的和吃的都靠父母提供;指赖以为生的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恩同父母
成语解释:恩:恩惠;同:如同。
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成语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重生父母
成语解释:重生:再一次获得生命。
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恩人。成语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你是我重生父母,再长爷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