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热搜成语
  4. 言论的成语

关于言论的成语(共0个)

  • 言论自由

    yán lùn zì yóu
  • 言论风生

    yán lùn fēng shēng

    成语解释: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成语出处:清・袁枚《新齐谐・赵李二生》:“[书生]邀入坐,言论风生。”

  • 以快言论

    yǐ kuài yán lùn

    成语解释:以:目的连词;快:使痛快。
    使言论痛快。

    成语出处:清・刘开《问说》:“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 涩于言论

    sè yú yán lùn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迟钝。

    成语出处:《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 世俗之言

    shì sú zhī yán

    成语解释:指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般人的言论、说法。含贬义。

    成语出处:《商君书・更法》: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 阿平绝倒

    ā píng jué dǎo

    成语解释: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

    成语出处:据《晋书・卫玠传》及《王澄传》载:玠好言玄理。琅玡王澄字平子,兄昵称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许,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 一人私言

    yī rén sī yán

    成语解释:个人私下的言论、见解,而不是公认的见解。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道》: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 以言为讳

    yǐ yán wéi huì

    成语解释:谓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成语出处:《汉书・梅福传》:“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颜师古注:“妨人之口,法禁严切。”

  • 一士谔谔

    yī shì è è

    成语解释:谔谔,正直的话,全句是指一个人所坚持的正直之言。比喻一个人出于一片善意,而对某件事提出正直的言论

    成语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不根之论

    bù gēn zhī lùn

    成语解释:根:根据;论:言论
    没有根据的言论

    成语出处:《汉书・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 以言举人

    yǐ yán jǔ rén

    成语解释: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 大言炎炎

    dà yán yán yán

    成语解释:大言,夸大的话。炎炎,气势很盛的样子。1形容正当的言论,气势逼人。2形容言论夸张。与“大言不惭”义近。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篇:“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 珠玉之论

    zhū yù zhī lùn

    成语解释: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成语出处:《书言故事・谈论类》:“不聆珠玉之论。”

  • 众口销金

    zhòng kǒu xiāo jīn

    成语解释: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见“众口铄金”。

    成语出处:汉・焦赣《易林・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

  • 纸上空言

    zhǐ shàng kōng yán

    成语解释:指停留在书本上的、未经实践检验的空洞言论

    成语出处:宋・袁甫《蒙斋集・秘书少监上殿第一札子》:臣尝谈《无逸》一书,盖周公晚岁所作,字字真实,吐自肺肝,非徒纸上空言而已。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