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T
  5. ting

ting的成语(共309个)

  • 门庭若市

    mén tíng ruò shì

    成语解释:门:原指宫门;庭:原指朝庭;现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场。
    原来形容宫门里;朝庭上;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十分热闹。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耳听八方

    ěr tīng bā fāng

    成语解释: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听其自然

    tīng qí zì rán

    成语解释: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观规律。听:听凭。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辉也不懊悔,听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书。”

  • 手不停挥

    shǒu bù tíng huī

    成语解释: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不停地写作。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 蜻蜓点水

    qīng tíng diǎn shuǐ

    成语解释:蜻蜓刚刚接触水面又迅速起来。比喻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成语出处: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昌亭旅食

    cháng tíng lǚ shí

    成语解释:寄食南昌长亭处,借指寄人篱下。

    成语出处:唐・王勃《白下驿饯别唐少府》诗:“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 厌闻饫听

    yàn wén yù tīng

    成语解释:谓充分听取。

    成语出处:宋・曾巩《送江任序》:“既已得其所处之乐,而厌闻饫听其人民之事,而江君又有聪明敏急之材。”

  • 停辛伫苦

    tíng xīn zhù kǔ

    成语解释:停:止息,停留;伫:贮积。
    辛劳长期缠身。形容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河内诗》之一:“栀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伫苦留待君。”

  • 马不停蹄

    mǎ bù tíng

    成语解释:停蹄:止步。
    马跑起来不停歇。形容人的行动急促或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 鸾停鹄峙

    luán tíng hú zhì

    成语解释:见“鸾鹄停峙”。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寿洪太母七十序》:“子十有一人,孙三十有许人,鸾停鹄峙,琼芬蕙列。”

  • 挺胸凸肚

    tǐng xiōng tū dù

    成语解释:凸:凸出。
    形容身壮力强,神气活现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史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

  • 袅袅婷婷

    niǎo niǎo tíngtíng

    成语解释: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
    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

  • 内视反听

    nèi shì fǎn tīng

    成语解释: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
    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yǎn guān liù lù , ěr tīng bā fāng

    成语解释: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三回:“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与雷英动手。”

  •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yǎn guān sì chù , ěr tīng bā fāng

    成语解释: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