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g的成语(共309个)
- 铤而走险- 成语解释: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铤:快跑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地。 -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 雷霆万钧- 成语解释: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 
 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 天高听下- 成语解释:谓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 成语出处:《南齐书・王融传》:“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 
- 言听计从- 成语解释:听:听从;从:依从。 
 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 成语出处:《魏书・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 听人穿鼻- 成语解释:听:任凭;穿鼻:牛鼻子穿桊。 
 比喻听凭别人摆布。- 成语出处:《南史・张弘策传》:“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鼻。” 
- 挺身而出- 成语解释: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 计行言听- 成语解释: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 成语出处:《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 拱手听命- 成语解释: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 
 恭顺地听从对方的命令,毫无反抗。- 成语出处:《明史・陈九畴传》:“边臣怵利害,拱手听命,致内属番人勾连接引,以至于今。” 
- 分庭抗礼- 成语解释: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 
 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 姑妄听之- 成语解释:姑:姑且;妄:随便。 
 姑且随便听听;不一定就相信。-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 耳视目听- 成语解释: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 听其自流- 成语解释: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 成语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 言听行从- 成语解释:谓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 成语出处:《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 
- 听微决疑- 成语解释:微:隐微。 
 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 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能屏谗权实。” 
- 听而无闻,视而无见- 成语解释:视:看。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到了当作没听见。- 成语出处:《鹖冠子・度万八》:“知无道,上乱天文,下灭地理,中绝人和,治渐终始,故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白昼而暗,有义而失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