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ǐngérzǒuxiǎn

铤而走险

拼音
tǐng ér zǒu xiǎn
注音
ㄊㄧㄥˇ ㄦˊ ㄗㄡˇ ㄒㄧㄢˇ
情感
褒义成语
繁体
鋌而走險
近义词
狗急跳墙逼上梁山见义勇为孤注一掷
反义词
畏缩不前

铤而走险的意思解释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铤:快跑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地。

铤而走险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铤而走险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铤而走险例子

碰了荒年,也少不了这班人,不然,闹出那铤而走险的,更是不得了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铤而走险正音

“而”,读作“ér”,不能读作“ěr”。

铤而走险辨形

”,不能写作“”。

铤而走险辨析

铤而走险”与“逼上梁山”区别在于:“铤而走险”偏重于“走险”;指冒险行为;行为可以是好的;也可是坏的;“逼上梁山”偏重于“逼”;指被迫反抗采取的一种正义的行为。

铤而走险歇后语

1. 大肚子踩钢丝 —— 铤而走险
2. 鼻梁骨上推车子 —— 铤而走险

铤而走险谜语

孕妇过独木桥 (谜底:铤而走险)

铤而走险故事

春秋时期,晋灵公为扩大实力争当霸主,在扈地会合诸侯,他不愿与小国郑穆公见面,怀疑他对付自己。为缓和矛盾,郑国执政大夫子家给晋国执政大夫赵盾写信,信中表示愿意友好,国与国之间得以礼相待,而没必要造成双方铤而走险去打仗。

铤而走险详细解释

铤而走险释义

铤,快速奔逃。走险,采取冒险的行动。“铤而走险”指在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采取冒险行动或不正当的行为。语出《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鹿死不择音

铤而走险典源

《左传・文公十七年》

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 小国之事大国也,德, [1];不德,则其鹿也, [2]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 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

注解

[1]则其人也:此指以人臣之礼相事。则,效法。

[2]铤:音tǐng,快速奔走。

铤而走险典故

在春秋时代,晋、楚两国争当诸侯的盟主。据《左传・文公十七年》载,有一次晋国大会诸侯,却不见郑国来参加,因此怀疑郑国对晋有二心。郑国国君于是写了一封信给晋国国君说:我国虽小,但三年来多次朝见晋君,以人臣之礼相事,已尽了最大的诚意,但是你们还是怀疑我们的忠诚。现在我们郑国的处境是前头怕,后头也怕;既害怕楚国来攻,又担心晋国来犯,当我们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像被猎人追捕的鹿一样,为了活命,匆忙之间,无法审慎选择庇护之所。如果晋国过分威逼,郑国在穷途末路之余,即使会走上灭亡的下场,也会用全副兵力抗晋,或倒向楚国。后来“铤而走险”就从原文摘出,被用来指在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采取冒险行动或不正当的行为。

铤而走险书证

  • 01.《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源)
  • 02.《明史・卷二三○・马孟祯列传》:“畿辅、山东、山西、河南,比岁旱饥。民间卖女鬻儿,食妻啖子,铤而走险,急何能择?一呼四应,则小盗合群,将为豪杰之藉,此民情可虑也。”
  • 03.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如是我闻四》:“论者谓难端发自乙,甲势不两立,乃铤而走险。不过自救之兵,其罪不在甲。”

铤而走险用法

语义在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采取冒险行动或不正当的行为。

类别用在“奋力一搏”的表述上。

例句

为了偿还债务,他竟铤而走险去抢劫银楼。

如今救人如救火,只好铤而走险,直闯虎穴了!

天理昭彰,铤而走险、作奸犯科的人是难逃法网的。

为防止绑匪铤而走险撕票,警方决定立即攻坚救人。

年轻人不要受了一点委屈就愤世嫉俗,甚至铤而走险

为了生活,他只好铤而走险地去从事高危险性的工作。

不是我愿意,实在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才铤而走险的。

虽然情况恶劣,但是你这般铤而走险,也未必能解决问题。

铤而走险翻译

  1. 英语 take a risk
  2. 日语 やむをえず一(いち)か八(ばち)かの行動(こうどう)に出(で)る
  3. 法语 affronter hardiment le péril(faire face au danger)
  4. 俄语 лезть на рожон(рисковáть)

“铤而走险”的单字解释

  • 】tǐng
    铤(鋌)tǐng快走的样子:铤而走险。铤(鋌)dìng古代称未经冶铸的铜铁。箭头装入箭干的部分。古同“锭”,专门铸成的各种形态的金银块,用以货币流通。笔画数:11;部首:钅;笔顺编…
  • 】ér
    而ér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
  • 】zǒu
    走zǒu行:走路。走步。往来:走亲戚。移动:走向(延伸的方向)。走笔(很快地写)。钟表不走了。往来运送:走信。走私。离去:走开。刚走。出走。经过:走账。走内线。走后门。透漏出去,超…
  • 】xiǎn
    险(險)xiǎn可能遭受的灾难:危险。风险。冒险。探险。保险。铤而走险。可能发生灾难的:险象。险情。险境。险峰。险恶。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险隘。险厄。险固。天险。存心狠毒:险毒。…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