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S
  5. su

su的成语(共513个)

  • 老师宿儒

    lǎo shī

    成语解释: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
    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 惊世骇俗

    jīng shì hài

    成语解释:世、俗:指一般人。
    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成语出处:明・刘基《贾性之市德斋记》:“是皆为惊世骇俗,而有害于道。”

  • 沧海一粟

    cāng hǎi yī

    成语解释:沧海:大海;粟:谷子。
    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成语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东食西宿

    dōng shí xī

    成语解释:比喻贪婪的人唯利是图。

    成语出处:汉・应劭《风俗通》:“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 夙夜匪懈

    yè fěi xiè

    成语解释:日夜勤劳;不怠惰。夙夜:早晚;匪:不;懈:松懈;懈怠。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续汉书》:“熹为卫尉,尽心事上,夙夜匪懈。”

  • 青蝇点素

    qīng yíng diǎn

    成语解释:青蝇: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素:白色的生绢。
    苍蝇玷污素练。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累害》:“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污,常在练素。”

  • 变风易俗

    biàn fēng yì

    成语解释: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 不落俗套

    bù luò tào

    成语解释:落:停留,定正。
    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成语出处: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学习写点评论性质的文章,给自己立两个标准。一个是独立思考,另一个是不落俗套。”

  • 敦风厉俗

    dūn fēng lì

    成语解释:使民风纯朴敦厚。

    成语出处:《魏书・郭祚传》:“是以先王沿物之情,为之轨法,故八刑备于昔典,奸律炳于来制,皆所以谋其始迹,访厥成罪,敦风厉俗,永资世范者也。”

  • 矫世励俗

    jiǎo shì lì

    成语解释:矫世:纠正世风。
    励:鼓励。
    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四皓庙碑》:“远害全身,矫世励俗。清泉洗耳,紫芝充腹。”

  • 调风变俗

    tiáo fēng biàn

    成语解释:犹言移风易俗。

    成语出处:《南齐书・崔祖思传》:“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

  • 不食周粟

    bù shí zhōu

    成语解释:粟:小米,泛指粮食。
    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 冰魂素魄

    bīng hún

    成语解释: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

  • 白商素节

    bái shāng jié

    成语解释:白商:按五色分秋属白,按五音分秋属商,故称秋天为白商;素节:节气。
    指秋天的季节。

    成语出处:晋・张协《七命》:若乃白商素节,月既授衣,天凝地闭,风厉霜飞,柔条夕劲,密叶晨稀,将固气以效杀,临金郊而讲师。

  • 肃杀之气

    shā zhī qì

    成语解释:酷烈肃索的秋气。形容秋天草木凋零的气氛。

    成语出处:《汉书・礼乐志》:“西颢沆砀,秋气肃杀。”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六:肃杀之气,亦只是生气?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