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的成语(共513个)
时移俗易
成语解释:移:变动;易:改换。
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
绝国殊俗
成语解释:绝国:异国。
殊俗:不同的风俗。
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成语出处:《文子・精诚》:“天下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旨,绝国殊俗,莫不重译而至,非家至而人见之也。”
素车白马
成语解释: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成语出处:《尸子》上卷:“汤之救旱,乘素车白马,著布衣,婴白茅。”
树俗立化
成语解释:树立风俗教化。
成语出处:《鹖冠子・王鈇》:“世莫不言树俗立化,彼独河道之行以至于此?”
凡夫俗子
成语解释:泛指平庸的人。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瞧我这凡夫俗子,不能交通神明,所以梦都没有一个。”
木雕泥塑
成语解释: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骨软筋酥
成语解释:形容全身乏力,肢体瘫软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这些家人听了这话,越发吓得骨软筋酥,连跑也跑不动了。”
变古易俗
成语解释:改变传统的法制和习俗。
成语出处:《楚辞・九辩》:“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遁世离俗
成语解释: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成语出处:《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鬼哭粟飞
成语解释:传说苍颉造字,惊天动地,天雨粟,鬼夜哭。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苍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
出家弃俗
成语解释:弃:放弃;俗:尘俗。
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2回:“我已出家弃俗,家中之事,公主自为主之,我何苦又去管他?”
俗不可耐
成语解释:庸俗得使人受不了。俗:庸俗;耐:忍受。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肃然起敬
成语解释: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胸无宿物
成语解释:宿:过夜。
胸中没有过夜的东西。比喻心地坦率,没有成见。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赤玉胸中无宿物。”
未能免俗
成语解释: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