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S
  5. su

su的成语(共513个)

  • 匡俗济时

    kuāng jì shí

    成语解释:匡:纠正;济:救助。
    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成语出处:《宋书・明帝纪》:“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谋直献,匡俗济时,咸切事陈奏,无或依隐。”

  • 怀真抱素

    huái zhē bào

    成语解释:真:纯真。
    素:质朴的本色。
    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亦作“怀质抱真”。

    成语出处:《宋书・孝武帝纪》:“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当世,或识通古今,才经军国,奉公廉直,高誉在民,具以名奏。”

  • 激贪厉俗

    jī tān lì

    成语解释:谓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的世俗。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萧颖达传》:“在于布衣,穷居介然之行,尚可以激贪厉俗,惇此薄夫。”

  • 改俗迁风

    gǎi qiān fēng

    成语解释:迁:改。
    改变风俗习气。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 顺时随俗

    shùn shí suí

    成语解释:顺应时势,随从习俗。

    成语出处:《陈书・姚察传》:“察乃博引经籍,独违群议……其不顺时随俗,皆此类也。”

  • 伤风败俗

    shāng fēng bài

    成语解释:伤:损伤;败:败坏。
    败坏社会风气。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成语出处:《魏书・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 习以成俗

    xí yǐ chéng

    成语解释:俗:习惯。
    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

    成语出处:《魏书・高允传》:“虽条旨久颁,而俗不革变。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一至于斯。”

  • 风移俗变

    fēng yí biàn

    成语解释:移:改变。
    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成语出处:《周书・儒林传序》:“虽遗风盛业,不逮魏晋之辰,而风移俗变,抑亦近代之美也。”

  • 布帛菽粟

    bù bó shū

    成语解释: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
    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成语出处:元《宋史・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 难素之学

    nán zhī xué

    成语解释:难:《难经》;素:《素问》。
    原指研究《难经》和《素问》。后用作医书的代称。

    成语出处:《金史・张丛正传》:精于医,贯穿难素之学。

  • 溯流求源

    liú qiú yuán

    成语解释:同“溯流穷源”。

    成语出处:《元史・隐逸传・杜瑛》:“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

  • 朴素无华

    wú huá

    成语解释:俭朴:不浮华。

    成语出处:《元史・乌古孙泽传》:“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 浑俗和光

    hún hé guāng

    成语解释: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
    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

  • 约定俗成

    yuè dìng chéng

    成语解释: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成的。约定:共同认定;俗成:形成习惯。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 累块积苏

    lěi kuài jī

    成语解释:重迭的土块和堆积的柴草。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简陋。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周穆王》:“暨及化人之功,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