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的成语(共1179个)
束手待毙
成语解释: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成语出处:元《宋史・礼志十七》:“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同心戮力。”
布帛菽粟
成语解释: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
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成语出处:元《宋史・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立地书厨
成语解释: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元《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众望所属
成语解释:望:期望。
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成语出处:《金史・徒单镒传》:“镒从容谓之曰:‘冀王,章宗之兄,显宗长子,众望所属,元帅决策立之,万世之功也。’”
金鏣玉络
成语解释:鏣:马嚼子;络:马笼头。
金饰马嚼子和玉饰马笼头。指高官显贵人家的奢华坐骑。比喻高官显贵的优厚待遇。成语出处:《金史・赵质传》:臣僻性野逸,志在长林丰草,金鏣玉络非所愿也。
数以万计
成语解释:数:数目。
以万来计算。形容极多。成语出处:《明史・彭韶传》:“监局内臣数以万计,利源兵柄尽以付之,犯法纵奸,一切容贷,此防微之道未终也。”
疏而不漏
成语解释: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成语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输攻墨守
成语解释:输:公输般,即战国时期有名木匠“鲁般”;墨:墨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比喻攻守双方力量相仿,各显神通。成语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守御有余。”
滥竽充数
成语解释: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
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鱼菽之祭
成语解释:菽:指豆类;祭:祭品,祭奠。
以鱼和豆类作祭品。借指礼仪不周。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哀公六年》:常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
百年树人
成语解释:百年:形容时间长;树:栽培;造就;人:指人才。
形容人才的培养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也指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成语出处:先秦・管仲《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树百获
成语解释:树:种植。
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成语出处:先秦・管仲《管子・权修》:“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成语解释:树:培植,培养。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成语出处:先秦・管仲《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束马悬车
成语解释: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
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成语出处:先秦・管仲《管子・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寒耕暑耘
成语解释: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成语出处:《管子・乘马数》:“使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女勤于纤微,而织归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