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S
  5. shu

shu的成语(共1179个)

  • 历历可数

    lì lì kě shǔ

    成语解释: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清清楚楚;可以数得出来。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明宗纪十》:“濮州进重修河堤图,沿河地名,历历可数。”

  • 数一数二

    shǔshǔ èr

    成语解释:不数第一;也数第二。形容突出。

    成语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此乃金陵数一数二的歌者,与学士递一杯。”

  • 数不胜数

    shǔ bù shèng shǔ

    成语解释:数:计算;胜:尽。
    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成语出处:《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 言人人殊

    yán rén rén shū

    成语解释:殊:不同。
    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 大书特书

    shūshū

    成语解释:书:写;记载 。
    大写特写。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也作“特书大写”。

    成语出处:唐・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 横说竖说

    héng shuō shù shuō

    成语解释:说服别人或向人提出请求。

    成语出处:《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棙子。”

  • 拔帜树帜

    bá zhì shù zhì

    成语解释: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成语出处:见“拔赵帜易汉帜”。

  • 书声琅琅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成语解释: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 书声朗朗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成语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 不学无术

    bù xué wú shù

    成语解释:术:技术;技艺。
    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 才疏学浅

    cái shū xué qiǎn

    成语解释:才:才能;疏:空虚;浅薄。
    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成语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 百身莫赎

    bǎi shēn mò shú

    成语解释: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
    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祭崔相公文》:“丘园未归,馆舍先捐。百身莫赎,一梦不还。”

  • 树欲静而风不止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成语解释: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树倒猢狲散

    shù dǎo hú sūn sàn

    成语解释: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成语出处: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 耳熟能详

    ěr shú néng xiáng

    成语解释: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耳熟:听熟了;详:细说。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