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S
  5. san

san的成语(共809个)

  • 三思而后行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成语解释:三:再三,表示多次。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成语出处:《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 鱼惊鸟散

    yú jīng niǎo sàn

    成语解释:见“鱼溃鸟散”。

    成语出处:《陈书・高祖纪上》:“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

  • 止戈散马

    zhǐ gē sàn

    成语解释: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成语出处:《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 休牛散马

    xiū niú sàn

    成语解释:见“休牛归马”。

    成语出处:唐・魏徵寿《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 一岁三迁

    yī suì sān qiān

    成语解释: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成语出处:《南史・到儰传》:“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 鸟散鱼溃

    niǎo sàn yú kuì

    成语解释:溃:溃散。
    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成语出处:《南史・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 三更半夜

    sān gēng bàn yè

    成语解释: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成语出处:元《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 三尺童子

    sān chǐ tóng zǐ

    成语解释: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成语出处:元《宋史・胡铨传》:“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 朝三暮四

    zhāo sān mù sì

    成语解释: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 一唱三叹

    yī chàng sān tàn

    成语解释:原指宗庙的乐曲;一个人唱;三个人赞叹应和。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 绕梁三日

    rào liáng sān

    成语解释:绕梁:在房梁间缭绕飘荡。
    (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 三谏之义

    sān jiàn zhī yì

    成语解释:《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
    ’曹伯曰:‘不可。
    ’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 浇醇散朴

    jiāo chún sàn

    成语解释:见“浇淳散朴”。

    成语出处:《文子・上礼》:“施及周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

  • 三江五湖

    sān jiāng wǔ hú

    成语解释: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成语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 散伤丑害

    sǎn shāng chǒu hài

    成语解释: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成语出处:《鬼谷子・中经》:“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