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的成语(共545个)
皮里阳秋
成语解释:皮里:内在;阳秋:即春秋;因晋简文帝之母名阿春;晋人避讳;改“春秋”为“阳秋”;春秋:即春秋笔法。
对人物、事件的褒贬不在表面而在内里。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一日三秋
成语解释: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成语出处: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秋水伊人
成语解释: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拜鬼求神
成语解释:拜:叩拜,指下跪叩头,打躬作揖。
向鬼神叩拜祈祷,求其保佑。成语出处:唐・王建《三台》诗:“扬州桥边小妇,长于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一丘一壑
成语解释:丘:土山;壑:山沟。
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成语出处:《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急于求成
成语解释:急:急切地。
急着要取得成功。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胸有丘壑
成语解释:丘:山丘;壑:山沟。
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成语出处:唐・厉霆《大有诗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
有求必应
成语解释: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成语出处:唐・李煙《妒神颂》:“所求必应,高山仰止。”
卖国求荣
成语解释:荣:荣华富贵。
指出卖国家利益谋取个人荣华富贵。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朱温之事》:“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杀妻求将
成语解释: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秋毫之末
成语解释: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
末:末梢;尖端。
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问舍求田
成语解释: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未明求衣
成语解释: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顾协传》:“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贤如渴,爰发明诏,各举所知。”
自求多福
成语解释: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秋风过耳
成语解释: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