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的成语(共1282个)
拱手听命
成语解释: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
恭顺地听从对方的命令,毫无反抗。成语出处:《明史・陈九畴传》:“边臣怵利害,拱手听命,致内属番人勾连接引,以至于今。”
自知之明
成语解释: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功成名遂
成语解释:遂;成功。建立了功绩;有了名声。
成语出处:墨翟《墨子・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功成名就
成语解释:功:功业。
就:达到。
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欺世盗名
成语解释:欺:欺骗;世人:指当时的人。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成语出处:荀况《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
盗名欺世
成语解释: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不苟》:“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孤掌难鸣
成语解释:孤:单独;鸣:叫。
比喻发出声音。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名存实亡
成语解释: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
循名责实
成语解释: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求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循:依着;责:求。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名满天下
成语解释: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成语出处:先秦・管仲《管子・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钓名沽誉
成语解释: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沽:买。
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成语出处:《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吊誉沽名
成语解释: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
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成语出处:《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以名取士
成语解释:名:名声;取:取用。
依据名望的高低作为选用人才的标准。成语出处:《邓析子・无厚篇》:何谓三累:惟亲所信,一累。以名取士,二累。近故亲疏,三累。
弃暗投明
成语解释:弃:背弃;暗:黑暗;明:光明。
抛弃反动的一面;投向光明的一面。形容断绝旧的一切;投向新的、有光明的前程。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公何不弃暗投明,共成大业?”
徒有虚名
成语解释: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