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的成语(共1282个)
臭名远扬
成语解释: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
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成语出处:《宋书・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闻名遐迩
成语解释:遐:远;迩:近。
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成语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名下无虚士
成语解释:虚:假。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成语出处:《陈书・姚察传》: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徵名责实
成语解释:徵:考察;责:求。
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就其言而观其行,以求名实相符。成语出处:《陈书・宣帝纪》:方欲杖兹舟楫,委成股肱,徵名责实,取宁多士。
名闻遐迩
成语解释:遐:远;迩:近。
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成语出处:《魏书・崔浩传》:“奚斤辨捷智谋,名闻遐迩。”
循名督实
成语解释:循:依照;督:督责。
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成语出处:《北齐书・文宣帝纪》:“譬诸木犬,犹彼泥龙,循名督实,事归乌有。”
亡命之徒
成语解释: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成语出处:《周书・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清风明月
成语解释: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南史・谢譓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
长命富贵
成语解释: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成语出处:《旧唐书・姚崇传》:“经云:‘求长命得长命,求富贵得富贵。’”
罗织罪名
成语解释: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
成语出处:《旧唐书・来俊臣传》:“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
精明能干
成语解释: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名震一时
成语解释: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人死留名
成语解释: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成语解释:指人生在世留下东西给后人。比喻留美名于身后。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暗察明访
成语解释:察:细看,详审;访:寻访。
指用各种方法调查了解情况。成语出处:《金史・世宗纪中》:“此辈暗察明访,皆著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