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的成语(共365个)
羊狠狼贪
成语解释:狠:凶狠。
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如狼牧羊
成语解释:如同狼放养羊一般。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使羊将狼
成语解释:将:统率,指挥。
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驱羊战狼
成语解释:喻以弱击强。
成语出处:宋・张耒《唐论中》:“而以之抗燕代之劲骑,此驱羊战狼,则明皇与重兵选卒所不得行之也。”
狼羊同饲
成语解释: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两广凌洋山计罗旁善后》:“若但务招徕,不加审别,兰棘并植,狼羊同饲,将复为昔日之罗旁矣。”
狼奔豕突
成语解释:豕:猪。
像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冲撞。比喻成群的坏人到处乱闯;任意搔扰;或敌人仓皇逃跑。成语出处:清・归庄《击筑余音・重调》:“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声名狼藉
成语解释: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
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唐・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豕突狼奔
成语解释:豕:猪;突:猛冲。
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成语出处: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引狼入室
成语解释:引:招引;把狼引到室内。
比喻自己把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成语出处:元・张国宝《罗李郎》:“我不是引的狼来屋里窝,寻得蛐蜒钻耳朵。”
狼狈不堪
成语解释: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
指困顿窘迫的样子。成语出处:宋・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狼烟四起
成语解释:狼烟:古代边境点燃狼粪以报警;即烽火。
四处都有报警的烽火。形容外敌侵犯或内敌动荡;到处是战火。成语出处:明・沈采《千金记・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赃污狼藉
成语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狼顾狐疑
成语解释: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成语出处:孙中山《布告全国同胞书》:“行事或虎头鼠尾,而存心复狼顾狐疑。”
狼贪虎视
成语解释: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陷关》:“狼贪虎视威风大,镇渔阳兵雄将多。待长驱直把淆函破,奏凯日齐声唱歌。”
豺狼之吻
成语解释: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