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K
  5. kou

kou的成语(共595个)

  • 口口声声

    kǒukǒu shēng shēng

    成语解释:不止一次;反反复复地陈述或表白。形容总把某种说法挂在口头上。

    成语出处: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 丝丝入扣

    sī sī rù kòu

    成语解释:每条丝线都从筘齿中穿过。比喻文章、艺术表演等细密合拍。扣:织绸的筘;丝丝:每一根丝。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此为丝丝入扣:‘暗中抛索,如道家所云三神山舟不得近,近者辄被风引回也。’”

  • 心服口服

    xīn fú kǒu

    成语解释: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 口服心服

    kǒu fú xīn fú

    成语解释:指从内心及口头都表示信服。

    成语出处:《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毛主席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启发我们顾全大局,使我口服心服。”

  • 百口莫辩

    bǎi kǒu mò biàn

    成语解释:莫:不能;辩:辩白。
    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成语出处: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大虹村》:“细细幻形以挫辱之耳,然自此百口莫辩矣。”

  • 虎口余生

    kǒu yú shēng

    成语解释: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

    成语出处:唐・刘长卿《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 出口成章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章:篇章。
    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 脍炙人口

    kuài zhì rén kǒu

    成语解释: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
    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

    成语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 守口如瓶

    shǒu kǒu rú píng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成语出处:唐・道世《诸经要集・择交部・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 哑口无言

    kǒu wú yán

    成语解释: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 不折不扣

    bù zhé bù kòu

    成语解释: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
    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 口头禅

    kǒu tóu chán

    成语解释: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成语出处:宋・王楙《临终诗》:“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 空口说白话

    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

    成语解释:形容只是口头说说而没有事实证明或实际行动。

    成语出处:《旧唐书・宪宗本纪》:“凡好事口说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言之,须行之,勿空口说。”

  • 口惠而实不至

    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成语解释:惠:给人以好处;至:到。
    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到不了别人身上。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 是非只为多开口

    shì fēi zhī wèi duō kāi kǒu

    成语解释: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0出:“一剑教伊死了休,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