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G
  5. ge

ge的成语(共625个)

  • 疙里疙瘩

    成语解释: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成语出处: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五回:“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一双破草鞋。”

  • 格格不入

    bù rù

    成语解释: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格格:阻碍;隔阂。
    入:融洽。

    成语出处:清・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 可歌可泣

    kě qì

    成语解释:可:值得;歌:歌颂;赞扬;泣: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并令人感动的流泪。

    成语出处:明・海瑞《方孝儒临麻姑仙坛记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 长歌当哭

    cháng dàng kū

    成语解释:长歌:放声歌咏;引申为写诗文;当:当作。
    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的感情。也作“长歌代哭”。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 隔墙有耳

    qiáng yǒu ěr

    成语解释: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成语出处:管仲《管子・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 别具一格

    bié jù yī

    成语解释:格:格式;风格。
    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形容别致、新颖;与众不同的样子、风度等。

    成语出处:清・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 不拘一格

    bù jū yī

    成语解释: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规格;标准。
    指不限定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25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格杀勿论

    shā wù lùn

    成语解释:格:打;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
    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驶近夷路,概行追击,倘敢逞凶拒捕,格杀勿论。”

  • 歌舞升平

    wǔ shēng píng

    成语解释: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成语出处:元・陆文圭《词源>跋》:“淳祐、景定间,王邸侯馆,歌舞升平,居生处乐,不知老之将至。”

  • 恍如隔世

    huǎng rú shì

    成语解释: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
    指仿佛相隔了一世。多用来形容对时间变迁、事物变化之大的感慨。

    成语出处:宋・范成大《吴船录》下卷:“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 各有千秋

    yǒu qiān qiū

    成语解释:每个人都有可以流传久远的特长。比喻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千秋:千年;指流传久远。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你们祁家弟兄是各有千秋!”

  • 降格以求

    jiàng yǐ qiú

    成语解释:降:降低;格:规格;标准。
    降低标准来寻求或要求。指不坚持原来的要求和标准。

    成语出处:鲁迅《坟・灯下漫笔》:“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

  • 个中人

    zhōng rén

    成语解释:指曾亲历其间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

    成语出处:宋・苏轼《李颀画山见寄》:“平生自是个中人,欲问渔舟便写真。”

  • 人心隔肚皮

    rén xīn dù pí

    成语解释:谓人的心思难以猜测。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

  • 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wéi yù bó

    成语解释: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