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C
  5. ci

ci的成语(共614个)

  • 手滑心慈

    shǒu huá xīn

    成语解释:慈:慈祥。
    手头慷慨,心地慈祥。指乐于助人。

    成语出处:清・袁枚《与林远峰书》:“鱼门当日,并不在酒场歌席妄费一钱,而手滑心慈,遂至累人累己。”

  • 出言吐词

    chū yán tǔ

    成语解释:见“出言吐气”。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 支吾其词

    zhī wū qí

    成语解释:言辞躲躲闪闪;搪塞应付(支吾:言词不清)。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 在所不辞

    zài suǒ bù

    成语解释:辞:推辞。
    表示全部接受;决不推辞。

    成语出处:邹韬奋《经历》:“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任何个人的艰险,是在所不辞的。”

  • 大发慈悲

    dà fā bēi

    成语解释: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

  • 敬老慈幼

    jìng lǎo yòu

    成语解释:敬:尊敬;慈:怜爱。
    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 义正辞严

    yì zhèng yán

    成语解释:义:道理;辞:言辞。
    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辞严义正

    yán yì zhèng

    成语解释:辞:言词,语言。
    义:道理。
    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词严义正

    yán yì zhèng

    成语解释: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成语出处: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 语无伦次

    yǔ wú lún

    成语解释:伦次:次序;条理。
    话讲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第七卷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论次,而意若贯珠。”

  • 大放厥词

    dà fàng jué

    成语解释:厥:其;他的。
    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成语出处:清・赵翼《殴北诗话・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 不吝赐教

    bù lìn jiào

    成语解释: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
    不吝惜指点教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成语出处:鲁迅《两地书》五:“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

  • 众口一词

    zhòng kǒu yī

    成语解释:很多人都说同样的话。

    成语出处:唐・令狐楚《谢赐冬衣状》:“自臣而下,万口一声。”

  • 各执一词

    gè zhí yī

    成语解释:执:坚持。
    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成语出处:巴金《春》:“她看见王氏和觉民各执一词,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 振振有词

    zhèn zhèn yǒu

    成语解释: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成语出处: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