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C
  5. chu

chu的成语(共1104个)

  • 楚楚可怜

    chǔchǔ kě lián

    成语解释:楚楚:指幼树纤弱的样子;可怜:可爱。
    ①本指幼松叶柔弱鲜嫩;惹人喜爱。②形容女子姿态娇柔妩媚。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

  • 将门出将

    jiàng mén chū jiàng

    成语解释:将门:世代为将帅的人家。
    指将帅家门出将帅。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6回:“有子如此,可谓将门出将矣。”

  • 相门出相

    xiàng mén chū xiàng

    成语解释:相:宰相、丞相、相国。
    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瑞鹤仙・寿上饶倅洪莘之》词:“记从来人道:相门出相,金印累之尽有。”

  • 出尔反尔

    chū ěr fǎn ěr

    成语解释:尔:你;反:同“返”;回。
    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 衣冠楚楚

    yī guān chǔchǔ

    成语解释:楚楚:整洁;衣着鲜明整齐的样子。
    形容衣着鲜亮整齐漂亮。

    成语出处:《诗经・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 丑态百出

    chǒu tài bǎi chū

    成语解释:丑态:丑恶的样子。
    做出各种各样的丑恶的样子。形容丑恶的表演或丑恶的行为。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们那有甚么心事!不过因明日就要放榜,得失心未免过重,以致弄的忽哭忽笑,丑态百出。”

  • 出言不逊

    chū yán bù xùn

    成语解释:言:话;说;出言:说话;逊:谦让;恭顺。
    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也作“出口不逊。”。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张郃传》:“图(郭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 触目皆是

    chù mù jiē shì

    成语解释:触目:目光所及;皆:都。
    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成语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 无出其右

    chū qí yòu

    成语解释: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
    没有能超过他的。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 羊毛出在羊身上

    yáng máo chū zài yáng shēn shàng

    成语解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公移・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 楚材晋用

    chǔ cái jìn yòng

    成语解释: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 除恶务尽

    chú è wù jìn

    成语解释:除:去除;恶:邪恶;指坏人坏事;务:必须;一定。
    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 半路出家

    bàn lù chū jiā

    成语解释: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
    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别出心裁

    bié chū xīn cái

    成语解释:别: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出于个人内心的设计、构思、筹划。
    指另外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新办法。也作“别出新裁”、“自出心裁”。

    成语出处: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彩于回中。”

  • 触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成语解释: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
    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