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第五卷安战解析

本篇以《安战》为题,取义于“固守不动”,其要旨是阐述防御作战如何固守待敌的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对于远来气锐而又急欲决战的进攻之敌,只有采取“安守勿应,以待其敝”的方针,才能最后战胜敌人。战争实践的经验表明,面对强敌进攻,在自己尚不具体速战取胜条件的时候,采取“安守勿应,以待其敝”的防御作战方针,无疑是稳妥而正确的决策。因为,对于来势凶猛而又急欲决战的强敌,只有避敌之锐不与其交锋,才能保存自己实力;只有凭垒固守待敌,才能消耗和疲惫敌人,为最后歼灭敌人创造有利条件。三国时期魏将司马懿挫败蜀相诸葛亮进攻的渭南之战,便是较好地体现“安守匆应,以待其数”作战方针的突出一例。魏明帝青龙二年(蜀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相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北出斜谷进攻曹魏,企图与魏军决战于渭南。但魏军统帅司马懿针对诸葛亮急欲决战的企图,采取了避敌锋锐、固守待敌的作战方针。他背渭水为阵,依靠当地雄厚的人力、物力,进行持久坚守,顿挫蜀军进攻锐气,迫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屯于五丈原狭小地区。在其后双方相持不战的一百多天里,尽管诸葛亮屡次挑战,甚至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妇人之饰”,以此来羞辱和激怒其出战,但司马懿识破其用心而始终坚持按兵不动的方针。致使蜀军空耗国力,一无所获,最后在诸葛亮病亡于军中的情况下,不得不罢攻撤退。

安战原文

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法曰:「安则静。」

三国,蜀将诸葛亮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率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懿弟子孚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持兵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懿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食甚众。懿审其必死,曰:「天才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懿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食,今皆弃之,岂有人损其五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藜,懿使军士三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履前行,蒺藜着履,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已死。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懿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3718.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百战奇略第五卷安战译文

    大凡敌人从远道而来且士气锐盛,是以采取速战速决为有利;对于这种进攻之敌,我军应当凭恃深沟高垒,实施固守防御而不急于出兵应战,以等待敌人疲惫不堪之隙。倘若敌人制造事端来挑动我出战,也

    百战奇略2022-01-23 20:16
  • 将苑卷二厉士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将领必须善于激厉将士,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将士的积极性。将士用命,才能取胜,这是不言而喻的。文章不但提出了问题,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作者提了五条激励将士的办法,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北狄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正确地分析了北方游牧民的特性,并比较了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优劣,从而提出了守边之道:派良将戍边,训练精兵实行屯田策略,以逸待劳,待机破敌。诸葛亮没有亲自对付过北狄,但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西戎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指出西域少数民族“勇悍好利”,并从其生活环境等条件,分析形成这种性格特点的原因。文章又进一步指出,西域“地广形险”的地理特点,因而提出对策:“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才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南蛮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指出,南蛮有许多民族,不易教化,爱结朋党,但稍有不满又互相攻打。而且这些民族居住分散,聚分不定,为人贪心,却很勇敢。南蛮居住区春夏常流行传染病。针对这些情况,诸葛亮指出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情势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对敌战术。指出对不同的敌人要使用不同的战术,从而克敌致胜。文章把敌军将领分为六种类型,进而说明对付这些不同敌将的不同策略。文章对敌军将领的分析细致入微,因此提出的策略针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东夷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指明了东面少数民族的特征。突出了“悍急能斗”和“凭险自固”两个特征,从而提出了对策:当他们“上下和睦,百姓安乐”时,“未可图也”;待他们“上乱下离”时,可对他们分化瓦解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地势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善于利用地形地物。文章指出,不会利用地形地物的将领,无法取得胜利。文章还具体说明了在各种地形地物条件下,该用什么战术,甚至该用什么兵种、兵器,都讲得十分详尽。这篇文章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威令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从严治军问题。要求将领讲求法度,严肃军纪,让将士在军法面前“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一句话,威令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必须,而爱兵是得军心的必要,两者应该相辅相成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轻战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用兵准备问题。文章论述战前要充分准备,强调不打无准备之仗,是前一篇的补充。文章用了四组句子,以排比的句式,论述了没有准备的危害,论述十分突出,发人深思。这三篇文章从不

    将苑2022-01-23 20:42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