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在中间的成语(共199个)
- 娓娓动听- 成语解释: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 成语出处:清・黄云鸿《福惠全书・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听。” 
- 不动声色- 成语解释: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 
 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 一动不如一静- 成语解释: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成语出处: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 牵一发而动全身- 成语解释: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 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 成语解释: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纣:商纣。 
 指碰到好人以礼相待,遇到坏人以武相待。-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8卷:“遇文王兴礼乐,遇桀纣呈干戈。” 
- 惊心动魄- 成语解释: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惊天动地- 成语解释:惊:惊动;动:震撼。 
 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地动山摇- 成语解释: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 劳民动众- 成语解释: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 -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纪年之挽粟飞刍,继日而劳民动众,常烦漕运,不给供须。” 
-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成语解释: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劳师动众- 成语解释:劳师:使军队劳苦;意为出动军队。 
 原指出动大量军队;后也指动用大量人力;也有小题大作的意思。-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兄长既来赴席,如何又劳师动众?” 
- 无动于衷- 成语解释:衷:内心。 
 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 百动不如一静- 成语解释:指多动不如静待有效。 -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你去了,我又寻思,百动不如一静的。” 
- 感天动地- 成语解释: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 -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义柔禅师》:“诸佛出世,说法度人,感天动地;和尚出世,有何详瑞?” 
- 哗世动俗- 成语解释:用浮夸的言行去惊动世俗之人。 - 成语出处:宋・曾巩《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铭》:“其为人,居家孝友,遇人和易质厚,不为聪明技巧以哗世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