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在中间的成语(共199个)
伤筋动骨
成语解释: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打的来伤筋动骨,更疼似悬头刺股。”
惊群动众
成语解释:见“惊师动众”。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与黄平倩书》:“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群动众。”
太岁头上动土
成语解释: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
冷血动物
成语解释: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
雷动风行
成语解释: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成语出处: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雷动风行,天下方如草之偃。”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成语解释: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成语出处: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震天动地
成语解释: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大动干戈
成语解释:干、戈:古代两种兵器。
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成语解释: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成语出处: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兴师动众
成语解释: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兴、动:发动;众:指大队人马。
成语出处:《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楚楚动人
成语解释: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
成语出处:清・徐瑶《太恨生传》:“女虽支离憔悴,而委婉之态,楚楚动人。”
动手动脚
成语解释:指动手打架、动脚踢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你却不可躁暴,便去动手动脚。打搅了事,那时我不管你。”
自动自觉
成语解释:自己主动去做。
一动不动
成语解释:指静止不动或懒得活动。
成语出处:王朔《浮出海面》:“我继续一动不动地凝视他们,这对可怜的情人实在无法保持冷静,松开嘴,忿忿地起身走了。”
惊魂动魄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恐惧。
成语出处:清・陈确《示儿帖》:“《易》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罪大而不可解。’每读《易》至此,未尝不惊魂动魄,心胆堕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