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中间的成语(共132个)
- 闭口藏舌- 成语解释: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 成语出处:五代 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 隐鳞藏彩- 成语解释:比喻潜藏起来,等待时机。 -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陈留老父》:“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 
- 避迹藏时- 成语解释:指逃避时世。 - 成语出处:唐・贾至《微子庙碑颂》:“而君崎岖险阻,避迹藏时。” 
- 被褐藏辉- 成语解释:被:通“披”,散开;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 
 身穿粗布衣服,怀中藏着宝玉。比喻人有才德而深藏不露。- 成语出处: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且沉山虀影,被褐藏辉。” 
- 稔恶藏奸- 成语解释:长期作恶,包藏祸心。 - 成语出处:《清史稿・世宗纪》:“丙申,上以准噶尔噶尔丹策零稔恶藏奸,终为边患,命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征讨准噶尔。” 
- 设彀藏阄- 成语解释:彀:张满弓弩,引申为圈套。 
 指设置圈套、暗藏机关来捉弄人。-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红莲债》第二折:“我这里设彀藏阄,你那里妆聋作哑。” 
- 五藏六府- 成语解释:亦作“五脏六腑”。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 
 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窃,五藏六府。” 
- 智藏瘝在- 成语解释: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 成语出处:《书・召诰》:“厥终智藏瘝在。”周秉钧易解:“纣政不善,贤者藏匿,病民者在位。” 
- 丹之所藏者赤- 成语解释: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 卧虎藏龙- 成语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行藏用舍- 成语解释:行:做,实行。 
 藏;退隐。用:任用。
 舍:不用。-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 知来藏往- 成语解释: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退藏于密- 成语解释: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知以藏往- 成语解释:知:通“智”,机智。 
 机智则善于积累往日的经验,以为来日的借鉴。-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