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禅组词
  4. 【禅】开头能组哪些词

【禅】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禅房;佛寺。

  • 2 .

    1.即倚版。僧人坐禅时倚身或安手之器。世俗亦用之。以一长方形板,上下穿穴,贯索其中,缚着于绳床后背之横绳,使版面稍斜,可以倚身。亦常于夏日横安膝上,作为安手及支颐之用。

  • 3 .

    1.变化。

  • 4 .

    1.佛教语。指妨害禅定修行的一切妄念。 2.借指文笔雕琢﹑工巧。 3.指禅定修行不当所引起的诸疾病。南朝宋沮渠京声译《治禅病秘要法》列有"治阿练若乱心病七十二种法"等发病防治内容十二章。

  • 5 .

    1.对有道僧人的尊称。

  • 6 .

    1.指汉司马相如的《封禅文》。相如善文辞,病笃,武帝遣使往取其书而相如已死,家中仅有遗札一卷言封禅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7 .

    1.泛指佛教所称修行方法和教义。禅,禅那;乘,运载。即梵文Y?na(衍那)的意译。

  • 8 .

    1.扫除。

  • 9 .

    1.见"禅床"。

  • 10 .

    1.指帝位的禅让和接替。 2.交替。

  • 11 .

    1.僧侣坐禅时用以系身之带。

  • 12 .

    1.僧侣所修之道。亦特指禅定之道。

  • 13 .

    1.有道禅师。

  • 14 .

    1.寺庙灯火。

  • 15 .

    1.佛教禅宗修行方法之一。一心审考为禅,息虑凝心为定。佛教修行者以为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达到身心安稳﹑观照明净的境地,即为禅定。又禅为色界天之法,定为无色界天之法。依其入定程度的浅深,并有四禅(色界定)﹑四定(无色界定)的区分。 2.谓坐禅习定。

  • 16 .

    1.佛教语。以小乘上座部为代表的坐禅八静之法。专注一心,调整出入息。

  • 17 .

    1.佛徒习静之所。泛指寺院。

  • 18 .

    僧尼居住的房子。泛指佛寺:梵筵交烛,禅房互启。

  • 19 .

    1.禅房。 2.指佛寺之门。

  • 20 .

    1.犹禅机。

  • 21 .

    1.禅让皇位的诏书。

  • 22 .

    1.犹禅房。佛徒习静之所。

  • 23 .

    1.变更。

  • 24 .

    1.僧人所住的房屋;寺院。

  • 25 .

    1.禅门。 2.比喻悟彻佛教教义必须越过的关口。 3.指入佛门修道者。

  • 26 .

    1.谓依禅理参究修行。

  • 27 .

    1.佛教的清规戒律。亦指寺院法规。

  • 28 .

    1.谓禅让帝位。

  • 29 .

    1.修禅者的称号。

  • 30 .

    1.禅和子。谓参禅之人。

  • 31 . 和气

    1.僧侣习气。

  • 32 .

    1.佛经。唐白居易有《读禅经》诗。

  • 33 .

    1.佛寺之门。 2.指禅房。

  • 34 .

    1.僧人居住之所。指寺院。

  • 35 .

    1.佛教谈禅之偈语﹑文句。

  • 36 .

    1.谓修持禅定犹如铠甲之坚不可摧。

  • 37 .

    1.佛堂。

  • 38 .

    1.佛教语。禅家寺院,预择辩才,应白衣请说法时,使与说法者相为答问,谓之禅客。亦用以泛称参禅之僧。 2.栀子的别称。见元程棨《三柳轩杂识》。

  • 39 .

    1.即禅师窟。

  • 40 .

    1.佛学之义理。

  • 41 .

    1.僧房。

  • 42 .

    1.指寺院。僧徒聚居之处。

  • 43 .

    佛寺。因寺院多建于山林,故称:春园柳路,变入禅林。

  • 44 .

    1.指禅河。

  • 45 .

    1.僧侣。

  • 46 .

    1.佛教语。禅宗和律宗的并称。 2.佛教语。指禅定和戒律。

  • 47 .

    1.佛教语。谓禅定之法门,为心定于一﹑屏除妄念之法。又指达摩所传禅法言,即谓禅宗法门。 2.犹佛门。指佛教。 3.佛教语。即丛林。僧侣群聚的寺院。

  • 48 .

    1.谓迷禅若魔。

  • 49 .

    1.佛教用语。梵语Dhy?na的音译。简称为禅,六度之一。义译为思维修,静虑(即禅定)。

  • 50 .

    1.僧衣。 2.以指僧人。

  • 51 .

    1.谓寂静之念。

  • 52 .

    1.僧衣。

  • 53 .

    1.谓出家隐居。

  • 54 . 栖客

    1.指出家修佛法的人。

  • 55 .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部落联盟领袖的制度。传说部落联盟领袖尧年老时,四方各部落首领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考核三年,让他帮助行政。尧死,舜继为部落联盟领袖。后舜以同样的方式,选禹为继承人。禹即位后,举皋陶为继位者,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

  • 56 .

    1.泛指修持佛学﹑皈依佛法的人。

  • 57 .

    1.和尚。

  • 58 .

    1.佛寺。

  • 59 .

    1.和尚之尊称。《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天子问文殊师利言'禅师者,何等比丘得言禅师?'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此禅师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即比丘能得禅定波罗蜜者曰禅师。又南朝陈宣帝称南岳慧思和尚为大禅师,唐中宗赐神秀和尚以大通禅师之号,皆寓非常尊崇之意。后用为对一般和尚的尊称。

  • 60 . 师窟

    1.禅门;僧人聚集习禅之所。

  • 61 .

    1.犹禅人。

  • 62 . 世雕龙

    指文章世代相传。

  • 63 .

    1.犹禅房。佛徒习静之所。

  • 64 .

    1.同"禅授"。

  • 65 .

    1.犹禅让。以帝位让人。

  • 66 .

    1.禅让皇位的诏书。

  • 67 .

    1.佛教语。禅法与数法。禅法属于定学。数法(亦称对法)属于慧学,指经中分门别类的义理。亦偏指禅法。

  • 68 .

    1.犹禅学。谓禅宗教理。

  • 69 .

    1.犹禅心。

  • 70 .

    1.佛寺。

  • 71 .

    1.佛教语。谓坐禅诵经。

  • 72 .

    1.禅床。

  • 73 .

    1.古代帝王为祭祀天地山川而筑的祭坛。

  • 74 .

    1.谓谈禅。

  • 75 .

    1.犹禅房。僧堂。佛徒打坐习静之所。

  • 76 .

    1.佛教语。指修习禅定所能达到的色界四重天(初重天至第四重天)。

  • 77 .

    1.禅院。

  • 78 .

    1.禅让帝位。

  • 79 .

    1.谓入于禅定时安稳寂静的妙趣。

  • 80 .

    1.禅让皇位的文书。

  • 81 .

    1.谓洞达禅理。

  • 82 .

    1.即佛教法器锡杖,杖头有锡环,故名。

  • 83 .

    1.佛教用语。谓清静寂定的心境。

  • 84 .

    佛教指清空安宁的心:清池皓月照禅心。

  • 85 . 絮沾泥

    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

  • 86 .

    1.谓佛教禅宗的教理。

  • 87 .

    1.谓佛教禅师语录中之佳句。

  • 88 .

    1.禅学要义。

  • 89 .

    1.僧衣。

  • 90 .

    1.坐禅之椅。

  • 91 .

    1.犹禅心。

  • 92 .

    1.即栀子。

  • 93 .

    1.佛寺。

  • 94 .

    1.禅话。

  • 95 .

    1.禅门的根本道理。

  • 96 .

    1.寺院;佛教的庙宇。

  • 97 .

    1.前蜀僧贯休的别号。

  • 98 .

    1.佛教语。谓入于禅定,使心神怡悦。

  • 99 .

    1.犹禅室。

  • 100 .

    1.僧人督促坐禅用具。截竹作杖,以物包其一端,坐禅有昏睡者则用软头突之。 2.泛指僧人所用之杖。

  • 101 .

    1.佛像。

  • 102 .

    1.寺庙禅堂周围的树木。

  • 103 .

    1.谓佛教禅宗的旨意。

  • 104 .

    1.指寺院钟声。

  • 105 .

    1.僧众。

  • 106 .

    1.信佛者;僧侣。

  • 107 .

    1.佛教宗派名。又名佛心宗或心宗,以印度菩提达摩为初祖。禅宗之名称始于唐代。由达摩而慧可﹑僧璨﹑道信,至第五世弘忍门下,分成北方神秀的渐悟说和南方慧能的顿悟说两宗。但后世唯南方顿悟说盛行,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禅宗兴起后,流行日广,影响及于宋明理学。

  • 108 .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修禅定为主,故名。南朝宋末菩提达摩由天竺(印度)来华创立。至五祖弘忍门下,分成北方神秀的渐悟说和南方慧能的顿悟说两宗,时称“南能北秀”。北宗数传即衰,独南宗盛行,成为禅宗正系。唐后期几乎取代其他宗派,禅学成为佛学的代名词,影响及于宋明理学。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强调“以无念为宗”和“即心是佛”、“见性成佛”,故自称“顿门”。门派众多,但南宋以来,只有临济、曹洞二宗盛行,且流传到日本。

  • 109 .

    1.佛教宗派始祖或传人的尊称。

  • 110 .

    1.谓以谈禅而行钻营之术。

  • 111 .

    1.谓僧侣端坐静修。

  • 112 .

    1.禅让皇位。

  • 113 . 和子

    1.参禅人的通称。有亲如伙伴之意。和,谓和尚。

  • 114 .

    1.亦称熙连禅河﹑希尼河﹑阿恃多伐底河。古印度之河名。佛教对此河名颇多异说。或译有金河,或译无胜河,无定称。佛经中传说佛在涅盘前曾入此河沐浴。后因以谓修习禅定的境界。

  • 115 .

    1.犹庙门。

  • 116 .

    1.变迁转化。

  • 117 .

    1.佛教禅宗常通过问答方式来测验对禅理的理解程度,这种问答语句叫作机锋语,也就是"禅话"。大多数用各种比喻来表达。语言形式用散句,也有用诗句的。

  • 118 .

    1.佛教谓禅定和智慧。

  • 119 .

    1.佛教禅宗和尚谈禅说法时,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使人得以触机领悟,故名。 2.用以称能发人深省富有意味的妙语。 3.禅法机要。

  • 120 .

    禅宗和尚在讲授佛法时,常用含有精义要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使人触机领悟,这种精义要诀称为“禅机”:此乃禅机隐语,不可明说。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