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开头能组哪些词
1 . 诗辞
1.诗和辞赋。
2 . 诗存
1.诗的选集。有别集﹐如清鲁一同的《通甫诗存》﹔有总集﹐如清曹庭栋编的《宋百家诗存》。
3 . 诗袋
1.即诗囊﹐贮放诗稿的袋子。 2.比喻满腹诗才的人。
4 . 诗胆
1.诗人的胆识。
5 . 诗道
1.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 2.谓作诗之事。
6 . 诗敌
1.作诗的对手。
7 . 诗递
1.指唱和的诗。
8 . 诗谛
1.诗中蕴含的真谛。
9 . 诗颠
1.亦作"诗癫"。 2.谓读诗和作诗到如醉如痴的程度。
10 . 诗癫
1.见"诗颠"。
11 . 诗调
1.诗的格调。
12 . 诗法
1.诗的创作方法和规律。
13 . 诗犯
1.犹诗囚。喻指苦吟的诗人。
14 . 诗舫
1.供人赋诗吟咏的游船。
15 . 诗风
1.诗歌的风格和形式。亦指一定历史时期中﹐诗歌创作的倾向。
16 . 诗佛
1.指唐代诗人王维。 2.指清代诗人袁枚。 3.指清代诗人吴嵩梁。
17 . 诗府
1.指诗人的心胸。
18 . 诗负
1.谓以手承接﹑抱持。《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告于君﹐接以大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斋﹐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孔颖达疏﹕"谓以手承下而抱负之。"后因以指生子。
19 . 诗赋
1.诗和赋。 2.指雅乐。
20 . 诗丐
1.喻指作诗无自己的新意﹐只会套袭前人诗作的人。
21 . 诗稿
1.亦作"诗藳"。 2.诗的稿子﹔诗作。 3.诗集的专称。如宋陆游《剑南诗稿》﹔清魏源《清夜斋诗稿》。
22 . 诗藳
1.见"诗稿"。
23 . 诗歌
文学的一大样式。运用有一定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感情充沛,想像丰富,语言凝练而富形象性。一般分行排列。按内容性质,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组合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押韵与否,又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24 . 诗格
1.诗的格式﹑体例。 2.诗的风格﹑格调。
25 . 诗舸
1.诗人所乘的船。
26 . 诗工
1.即诗匠。
27 . 诗公
1.对诗人的尊称。
28 . 诗功
1.作诗的功力。
29 . 诗骨
1.诗的风骨。
30 . 诗官
1.古代专事采集诗歌和民风的乐官。
31 . 诗归
1.诗的指归﹑旨趣。
32 . 诗鬼
1.诗人的鬼魂。
33 . 诗国
1.诗的国家﹔诗的境域。
34 . 诗函
1.置于封套中的诗稿。
35 . 诗翰
1.诗文手迹。
36 . 诗毫
1.写诗之笔。
37 . 诗豪
1.诗人中出类拔萃者。
38 . 诗痕
1.带有诗意的景象。
39 . 诗鸿
1.指赠答唱和的诗。
40 . 诗虎
1.喻作诗能手。 2.用诗句为谜面的谜语。因虎难射中﹐形容谜的难猜﹐故名。
41 . 诗花
1.喻指作诗的激情。
42 . 诗话
①中国古代评论诗歌、诗人、诗派,记录诗人议论、事迹的著作。写作诗话之风,始于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盛行于宋代。明、清两代作者也很多。《历代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等,辑集了历代重要诗话著作。 ②中国古代的一种说唱艺术。有说有唱,韵文、散文并用,韵文大都为浅近通俗的七言诗赞。现存最早的作品是宋元时期刊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43 . 诗怀
1.作诗怀念。 2.诗人的胸怀。 3.谓祝寿。
44 . 诗会
1.犹诗社。
45 . 诗魂
1.诗人的精神。 2.诗人的亡魂。
46 . 诗祸
1.因作诗而遭到的灾祸。
47 . 诗藻
1.写诗的才藻。
48 . 诗札
1.用通信方式互相唱和的诗作。
49 . 诗债
1.谓他人索诗或要求和作﹐未及酬答﹐如同负债。
50 . 诗章
1.诗篇。 2.诗的章节。
51 . 诗帐
1.诗的清单。 2.题上诗的帐幔。
52 . 诗兆
1.谓所作诗的内容成为后来发生的事情的预兆。清王士禛有《池北偶谈.谈艺一.诗兆》。
53 . 诗哲
1.犹诗圣。
54 . 诗阵
1.犹诗界﹔诗坛。
55 . 诗鸩
1.喻指沉溺于诗歌创作的人。
56 . 诗征
1.总集性质的诗歌选本。如清曾燠编有《江西诗征》﹔清朱绪曾编有《金陵诗征》﹔清袁景辂编有《国朝松陵诗征》。
57 . 诗帙
1.包装诗稿的封套。
58 . 诗秩
1.同"诗帙"。
59 . 诗致
1.诗情。
60 . 诗中有画
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61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62 . 诗钟
1.一种文字游戏之作。其方法为任取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或嵌字﹐或分咏﹐创作五言或七言诗两句﹐以凑合自然﹐对仗工整为上。相传拈题后以寸香系缕上﹐缀以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作亦不录。故名。见清徐兆丰《风月谈馀录》。
63 . 诗轴
1.题上诗的卷轴。
64 . 诗竹
1.竹名。因叶大而坚厚﹐可代笺写诗﹐故名。
65 . 诗主
1.诗作的主人﹐诗人。
66 . 诗准
1.诗的标准﹐诗的典范。
67 . 诗宗
1.专攻《诗经》而为人们所宗仰的名家。 2.众所敬仰的诗人﹐诗坛泰斗。
68 . 诗祖
1.诗的某一流派的创始人。
69 . 诗纂
1.诗集。
70 . 诗作
1.诗歌作品。
71 . 诗集
1.辑集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诗而成的书。
72 . 诗集传
南宋朱熹撰。二十卷。对《诗经》的含义作了重新解释,打破了《诗序》原有的权威地位。但书中仍有一些错误论点,尤其是将爱情诗说成淫诗,更暴露了作者的道学观点。
73 . 诗集句
1.集古人的诗句做成诗。
74 . 诗辑
1.辑录某个作家或许多作家诗篇的书。前者如《人境庐集外诗辑》﹔后者如清吴灏编的《杭郡诗辑》。
75 . 诗记
1.两种文学体裁"诗"和"记"的并称。
76 . 诗忌
1.作诗的禁忌。
77 . 诗偈
1.诗和偈。 2.类似佛家偈颂的诗作。
78 . 诗家
1.研究《诗经》的专家。 2.犹诗人。
79 . 诗家三昧
指作诗的诀窍。
80 . 诗价
1.诗的声价。
81 . 诗肩瘦
1.原谓贫寒与苦吟使诗人的肩胛耸起。后形容诗人苦吟。语本宋苏轼《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诗之二﹕"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82 . 诗笺
1.见"诗笺"。
83 . 诗将
1.在诗坛称雄的诗人。
84 . 诗匠
1.指在诗歌方面造诣或修养很深的人。
85 . 诗教
古代文学理论术语。意谓《诗经》中虽然对君主的政治弊病有所讽刺,但态度却温和委婉,即所谓“温柔敦厚”,而不是直接和激烈的揭露抨击。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符合《诗经》的实际情况,但由于儒家的大力提倡,成为封建社会衡量文学作品政治意义的重要标准。
86 . 诗窖
1.喻指满腹诗才﹑作诗很多的诗人。 2.见"诗窖子"。
87 . 诗窖子
1.五代王仁裕的别名。
88 . 诗节
1.犹诗章。
89 . 诗杰
1.有杰出才能的诗人。
90 . 诗碣
1.诗碑。
91 . 诗界
1.写作诗歌的人的总体。
92 . 诗锦
1.喻指词藻华美﹑佳句迭出的诗作。
93 .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称《诗》,因被列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大类。《风》包括十五国风,大多是古代民歌。《雅》分为《大雅》、《小雅》,有不少反映贵族生活和揭露政治黑暗之作。《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为统治者祭祀用的颂歌。诗的产生大致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编定于春秋。形式以四字句(四言)为主,多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反覆咏唱的方法。是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94 . 诗景
1.富有诗意的景色﹐优美的景色。
95 . 诗境
1.诗的境界﹔诗的意境。
96 . 诗阄
1.将诗书于纸片﹐卷成小团﹐任人拈取﹐据诗意以定可否的一种游戏。
97 . 诗酒
1.做诗与饮酒﹔诗与酒。
98 . 诗酒风流
作诗饮酒。古人以此为风流韵事,故称。
99 . 诗酒朋侪
侪:等辈,同类的人。作诗饮酒的朋友。同“诗朋酒友”。
100 . 诗酒社
1.作诗和饮酒的集会和团体。
101 . 诗酒征逐
征逐:朋友之间相互邀请宴饮。指互相邀约,饮酒作诗。
102 . 诗局
1.为编校﹑刊刻诗集而设立的机构。
103 . 诗句
1.诗的句子。亦泛指诗。
104 . 诗具
1.诗人的才具。
105 . 诗剧
亦称“剧诗”。用诗体对话写成的剧本。欧洲19世纪以前的剧本大多是诗剧。虽具有戏剧的形式,但只供阅读,不适合剧场演出的诗剧。
106 . 诗卷
1.诗集。
107 . 诗绢
1.题上诗的丝织品。
108 . 诗俊
1.诗人中的俊杰。
109 . 诗龛
1.存放诗画的小阁。清法式善家筑诗龛三间﹐人所投赠诗句﹐皆悬龛中﹐因以"诗龛"为室名﹐人称"诗龛先生"。
110 . 诗刻
1.诗的刻本。
111 . 诗客
1.诗人。
112 . 诗课
1.作诗的功课。
113 . 诗库
1.储藏诗稿的库房。
114 . 诗狂
1.狂放不羁的诗人。
115 . 诗牢
1.喻指窘迫苦涩好像牢狱一样的诗境。
116 . 诗老
1.对诗人的敬称。意谓老于作诗者﹐作诗老手。
117 . 诗乐
1.指合乐的诗歌。
118 . 诗垒
1.诗人的阵营。
119 . 诗礼
1.指《诗经》和《三礼》。泛指儒家经典。
120 . 诗礼传家
指世代皆读书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