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茅组词
  4. 【茅】在中间组哪些词

【茅】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拔连茹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2 . 白

    1.汉武帝时﹐方士栾大诡称"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于是武帝拜大为五利将军。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大衣羽衣﹐夜立白茅上受印。后事露被诛。见《史记.封禅书》。后因称栾大为"白茅人"。亦泛指术士。

  • 3 . 白

    1.香草名。修道者多用以沐浴。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白茅香》。

  • 4 . 波流

    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

  • 5 . 草之产

    指乡下平凡的女子。多用于谦称。

  • 6 . 草之臣

    草茅:杂草。比喻在野无权的人。

  • 7 . 初出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 8 . 赐授土

    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 9 . 顿开

    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 10 . 分

    1.即十万大山。在广东省东兴各族自治县西。山顶产茅草,草头南北异向,故名。相传是汉马援立铜柱处,或谓唐马总所立。参阅《广东通志.山川》。

  • 11 . 分锡土

    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 12 . 分胙土

    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 13 . 杜

    1.自酿的薄酒。

  • 14 . 分赐土

    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 15 . 分列土

    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 16 . 分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17 . 黄白苇

    本指盐碱地里生长的茅草和芦苇。后比喻平庸之人或物。

  • 18 . 黄

    1.旧指岭南茅草枯黄﹑瘴疫发作的秋季。

  • 19 . 黄

    1.亦称"黄芒瘴"。 2.我国岭南在秋季草木黄落时的瘴气。

  • 20 . 苴焘土

    1.同"苴茅裂土"。 2.焘,覆。

  • 21 . 苴裂土

    1.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取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被封者。这是古代分封诸侯的一种仪式。

  • 22 . 蓬牖

    牖:窗;椽: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料。用蓬草、茅柴搭的房屋。形容住房简陋,生活贫困。

  • 23 . 如开

    象打开被茅草堵塞的道路一样。形容受到别人启发后,由对某件事物迷茫不解,变得立刻就明白了。

  • 24 . 三顾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 25 . 三

    1.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据传为汉景帝时咸阳人,先后隐句曲山(后名三茅山,简称茅山,在今江苏句容县),得道成仙,太上老君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茅君。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

  • 26 . 三

    1.杭州七宝山宁寿观原为三茅堂,宋绍兴中,赐古器玩三种,其二为唐钟,本唐澄清观旧物,禁中每听钟声以为寝兴食息之节。见《咸淳临安志》卷十三。

  • 27 . 跳

    1.指旧时道士名为驱除邪气的诵经跳舞等活动。

  • 28 . 土阶

    比喻住房简陋。同“土阶茅屋”。

  • 29 . 土阶

    泥土的台阶,茅草的房屋。比喻住房简陋。

  • 30 . 新开厕三日香

    1.见"新箍马桶三日香"。

  • 31 . 迎

    1.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冥婚习俗。

  • 32 . 一三脊

    1.有三条脊骨的茅草,即菁茅,又名灵茅。

  • 33 . 占着坑不拉屎

    比喻占着位置不干活。

  • 34 . 竹篱

    常指乡村中因陋就简的屋舍。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