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三组词
  4. 【三】结尾能组哪些词

【三】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瘪

    1.上海人称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城市游民。他们通常是极瘦的。

  • 2 . 瘪

    上海方言。称乞丐、小偷等没有正当职业的游民,通常比较肮脏猥琐。

  • 3 . 朝四暮

    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 4 . 吃一箝二看

    1.形容嘴馋﹑贪吃。

  • 5 . 不壹而

    指再三;多次。

  • 6 . 参

    1.旧戏中所用黑白相掺的灰白三绺假须。如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阳平关》中曹操所戴的假须。

  • 7 . 长

    1.旧时上海的高级妓女。

  • 8 . 打十

    1.宋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

  • 9 . 登

    1.谓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2.谓帝王与道﹑天﹑地三者并尊。

  • 10 . 第

    1.复姓。汉田广孙田癸为第三氏。见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三十。

  • 11 . 大脚

    1.方言。旧时称未缠足的女仆。

  • 12 . 倒四颠

    颠:颠倒。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

  • 13 . 鼎足而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 14 . 封

    书刊中指封四的前一面,就是封底之内的那一面。

  • 15 . 二

    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 6.即六。

  • 16 . 告个幺二

    1.方言。赔罪。

  • 17 . 隔二偏

    隔:偏远。比喻不按顺序,没有条理。

  • 18 . 复

    1.古丧礼。将始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以招魂。语本《仪礼.士丧礼》:"复者一人……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复',三,降衣于前。"郑玄注:"凡复,男子称名,妇人称字。"贾公彦疏:"复声必三者,礼成于三,北面而招,求诸幽之义也。" 2.谓死人埋葬三天,家人招魂祭奠。

  • 19 . 黑

    1.即黑三髯。传统剧戏装中假须的一种。须分为三缕,俗所谓三绺长髯。须有黑﹑苍﹑白三色,多为生角戴用。如京剧《群英会》之鲁肃﹑《辕门斩子》之杨延昭﹐所戴髯口皆为"黑三"。

  • 20 . 观隅反

    犹言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 21 . 光头

    1.方言。指人死后第三天念经超度。

  • 22 . 函

    1.谓包含天﹑地﹑人三气。

  • 23 . 红头阿

    1.指旧上海租界中印度籍巡捕。含贬义。

  • 24 . 胡

    1.胡闹;胡来。

  • 25 . 搅七念

    1.方言。犹胡闹。

  • 26 . 接二连

    一个接着一个,接连不断。

  • 27 . 举一反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 28 . 径一周

    径:圆的半径;周:圆的周长。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3,比喻两者相差很远。

  • 29 . 李立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湖南醴陵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同刘少奇一起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5年任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7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部长。1930年作为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党内和红军中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重大损失。同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年底赴苏联学习。1946年回国后,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主持全国

  • 30 . 两

    1.几个。表示少量。

  • 31 . 快活

    1.宋元方言称体胖者。 2.曲牌名。四句二十二字,前三句平韵,第四句仄韵。见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中吕.胡紫山小令<快活三>》。

  • 32 . 两两

    ①指三两为群。 ②形容稀疏。

  • 33 . 连

    1.连续三次。 2.连接三物。 3.纸之一种。详"连二"。 4.方言。一种并排有三个抽屉的老式桌子。 5.连忙,急忙。

  • 34 . 连二并

    犹言接连不断。

  • 35 . 连二赶

    急忙;赶快。

  • 36 . 没掂

    1.亦作"没店三"。 2.谓不知轻重,欠考虑,糊涂。

  • 37 . 没店

    1.见"没掂三"。

  • 38 . 梅

    1.宋梅尧臣的别称。

  • 39 . 暮四朝

    ①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 ②比喻反复无常。

  • 40 . 七五

    1.一种锣鼓调。

  • 41 . 破二作

    1.分二为三。指分析事理。

  • 42 . 沙

    1.元曲中常用的农村青年的名字。

  • 43 .

    1.谓三乘以三。 2.童谣名。 3.指三三径。 4.三同﹑三让﹑三虞的合称。

  • 44 . 让再让

    指几次三番地推让。

  • 45 .

    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三月初三。内容不尽相同。壮族又称“歌仙节”,在这一天赶歌圩,举办歌会。侗族又称“花炮节”,以抢花炮、斗牛最具特色。在黎族,为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的节日。

  • 46 . 上咸五,下登

    1.意谓汉德浩荡,等同五帝,而居三王之上。或谓汉德不及五帝而胜于三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裴骃集解引韦昭曰:"咸同于五帝﹐登三王之上。"司马贞索隐引李奇曰:"五帝之德﹐汉比为减;三王之德﹐汉出其上。故云'减五登三'也。"后引作"上咸五﹐下尊三"﹐用以形容自命不凡﹐目空一切。

  • 47 . 石川达

    日本小说家。早稻田大学肄业。曾赴巴西考察日本移民的情况,写有长篇小说《苍氓》。1938年到中国,根据实地采访写有报告文学《活着的士兵》,揭露侵华日军的暴行,遭到日本军部的查禁。战后写有长篇小说《破碎的山河》和《金环蚀》等。

  • 48 . 生

    1.指天地。语出《老子》:"一生二,二生三。"

  • 49 . 省事

    1.藕的别名。

  • 50 . 食

    1.蚕经过三眠三度进食。谓已接近生命之终了。

  • 51 . 事不过

    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 52 . 送

    1.旧俗人死后第三天,丧家请和尚﹑道士唪经超度亡魂,并进行烧冥衣纸屋等活动,称"送三"。

  • 53 . 四

    1.犹三四。表示为数不多。

  • 54 . 王尊

    西河大鼓演员。直隶唐县(今属河北)人。早年在河北各地演出。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并编演宣传抗日的新鼓词。建国后担任曲艺改革领导工作,并编创、整理了《新儿女英雄传》、《打黄狼》等曲目。曾任中国曲艺研究会主席。有唱词集《穆桂英指路》等。

  • 55 . 咸五登

    指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 56 . 五

    1.五帝三王。 2.五星三辰。 3.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

  • 57 . 五星

    1.旧时星命术士以"五星三命"来推算人的命运,"五星三"即指"命"。

  • 58 . 洗

    1.旧俗婴儿出生后第三天洗澡。

  • 59 . 萧

    诗人,翻译家。湖南湘乡人。早年参加新民学会。后留学法国、苏联。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1939年回国,主编《大众文艺》、《新诗歌》等。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著有诗集《和平之路》、《友谊之歌》等。有《萧三文集》。

  • 60 . 小瘪

    1.方言。对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年轻游民的蔑称。 2.用作詈词或昵称。

  • 61 . 一日两,两日

    1.谓一天一天接连下去。

  • 62 . 一而二,二而

    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 63 . 一而再,再而

    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 64 . 一二

    1.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太上老君授张道陵"三天正法"。后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签》卷六。 2.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 3.犹言头绪﹑办法。 4.原由。

  • 65 . 余一余

    1.《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孔颖达疏:"每年之率,入物分为四分,一分拟为储积,三分而当年所用。二年又留一分,三年又留一分。是三年揔得三分,为一年之蓄。三十年之率,当有十年之蓄。"又《汉书.食货志上》:"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畜……三考黜陟,余三年食。"后遂以"余一余三"谓连年丰收,家有储粮,国库充盈。

  • 66 . 语四言

    指信口乱说闲话。

  • 67 . 再

    1.第二次第三次;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 2.犹言非常,极其。

  • 68 . 在

    1.《国语.晋语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韦昭注:"三,君﹑父﹑师也。"后以"在三"为礼敬君﹑父﹑师的典故。

  • 69 . 攒

    1.每朵成三片的雪花。

  • 70 . 重

    1.即重卦。两个三爻的单卦相重。 2.即上巳。指农历三月初三日。

  • 71 . 张

    1.方言。东北农民对狼的称呼。

  • 72 . 猪头

    1.方言。詈词。"猪头三牲"的歇后语。谓不明事理或不识好歹的人。

  • 73 . 至再至

    指一而再,再而三。

  • 74 . 朱

    1.五代后梁太祖朱温排行第三,故称。

  • 75 . 坐五行

    1.犹言作威作福。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