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都组词
  4. 【都】在中间组哪些词

【都】在中间组哪些词

更新:
  • 1 . 把

    1.亦作"把都"。 2.蒙古语勇士﹑武士的音译。

  • 2 . 安西护府

    唐朝设于西域的军政机构。公元640年,唐朝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于高昌设立,后移至龟兹(今新疆库车)。管辖天山以南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还统辖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的重兵。790年,治所为吐蕃攻陷。

  • 3 . 巴

    1.即巴图鲁。

  • 4 . 八

    1.见"八都鲁"。

  • 5 . 八

    1.蒙古语baatur音译﹐义为勇士﹐即满语之"把图鲁"。多见于元代史籍﹑戏剧等。

  • 6 . 八

    1.一种适于写毛笔字的手工制纸。色微黄。

  • 7 . 北庭护府

    唐代设于天山北路的军政机构。公元702年,武则天为加强对西北边疆控制而设立,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直至咸海(一说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安史之乱后先后为回纥、吐蕃攻占。

  • 8 . 长鸣

    鸡的别名。

  • 9 . 边

    1.界方的谑称。

  • 10 . 不贤

    1.不贤人的首领。指极不贤慧的人。

  • 11 . 昌

    在西藏自治区东部,邻接青海省,澜沧江上游扎曲与昂曲在境内汇合,川藏公路经过境内。旧名“察木多”,为西藏东部地区的重要城镇。人口75万(1993年)。古迹有绛巴林(昌都寺)、卡若遗址。

  • 12 . 赤心史

    报告文学集。瞿秋白作于1921-1923年。《饿乡纪程》续篇。收杂感、散记、小品、游记、读书录、散文诗四十六篇。记述作者在考察莫斯科时的见闻,描绘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社会生活中新的生机,介绍了不少著名人物的活动,并记录了自己的思想演变过程。

  • 13 . 成

    1.见"成都卖卜"。

  • 14 . 成卖卜

    汉代人严光在成都时靠卖卜谋生。比喻不做官靠自己的劳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 15 . 成平原

    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冲积扇组成。在四川盆地西部,以都江堰市为顶端。面积约9100平方千米。海拔600米左右。有都江堰灌溉工程。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

  • 16 . 成

    四川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成都平原中心,成渝、宝成、成昆等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蜀汉、五代前后蜀及北宋李顺、明末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先后在此建都。前蜀皇帝在此广植芙蓉,故成都简称“蓉”,别称“芙蓉城”。又因成都古代织锦著名,又称“锦城”。1928年设市。人口3078万(1995年)。为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名胜古迹有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青羊宫等。有四川大学、成都工学院等高等学校。

  • 17 . 的历

    1.方言。形容眼睛看物不定。

  • 18 . 大

    1.大城市。

  • 19 . 大

    1.明代称巡抚从三品为大都宪。

  • 20 . 待

    1.犹言不过。

  • 21 . 弟子

    1.替学生管理伙食的人。

  • 22 . 低儿低

    1.低而又低,很低。

  • 23 . 滴修

    1.同"滴羞笃速"。

  • 24 . 滴羞

    1.同"滴羞笃速"。

  • 25 . 店

    1.对店小二的尊称。

  • 26 . 东

    1.汉代长安城东门之一,即宣平门。

  • 27 . 恶杀

    1.宋﹑元﹑明时刽子手行刑前的叫喊声。

  • 28 . 酆

    迷信传说指阴间 。

  • 29 . 夫甘

    1.古国名。其地或以为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见《汉书.地理志下》。《汉书.西域传赞》及张衡《西京赋》省译作"都卢"。唐代称为骠国。

  • 30 . 痕斯坦

    1.即印度。

  • 31 . 骨

    1.汉时匈奴官名。冒顿单于设置,分左右,由异姓贵族担任,位在谷蠡王之下,是单于的辅政近臣。《史记.匈奴列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亦省称"骨都"。借指匈奴官员或异姓大臣。

  • 32 . 过历块

    越过都市,经过山阜。意指纵横驰骋,施展才能。

  • 33 . 洪拉斯

    北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地区北部,临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面积1121万平方千米。人口534万(1993年)。首都特古西加尔巴。除沿海平原外,均为山地高原。热带气候,农业国。主要出口香蕉、咖啡。

  • 34 . 鸿

    1.神仙中人。

  • 35 . 鸿买第

    以之泛指买官行贿。

  • 36 . 鸿门学

    1.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在洛阳鸿都门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成后多授予高级官职。

  • 37 . 鸿少君

    1.鸿都,指鸿都客;少君,即李少君。汉王充《论衡.道虚》﹕"武帝之时﹐有李少君以祠灶辟谷却老方见上。"唐白居易《长恨歌》﹕"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后遂以"鸿都少君"指道术高明之士。

  • 38 . 鸿

    1.见"鸿都门学"。

  • 39 . 鸿之事

    1.《后汉书.崔寔传》:"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后以"鸿都之事"指卖官鬻爵以求财货。

  • 40 . 绛

    1.词调名。有平仄两体。平韵九十八字,始见于宋陈允平《日湖渔唱》。仄韵一百字,始见于宋吴文英《梦窗词》。见清万树《词律》卷十六。 2.曲牌名。明汤显祖《南柯梦》﹑清李渔《奈何天》均有此曲。

  • 41 . 济馋

    1.对可以解馋的美食的谑称。

  • 42 . 江

    1.唐李绪擅长画马,曾封为江都王,因称其所画之马为"江都马"。

  • 43 . 江水利枢纽

    中国最大的引江枢纽工程。在江苏省江都市境内。1975年建成。有四座大型电力抽水机站。是一项灌溉、排水、通航、发电的综合利用工程。

  • 44 . 京八景

    1.指北京的八大名胜:蓟门烟树﹑金台夕照﹑太液晴波﹑琼岛春阴﹑玉泉垂虹﹑西山霁雪﹑卢沟晓月﹑居庸叠翠。亦称"燕京八景"。或合"南囿秋风"﹑"东郊时雨"而为"京都十景"。

  • 45 . 京大学

    日本的综合性国立大学。1897年创建于东京。初名京都帝国大学,1947年改现名。设有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药学、文学、法学、经济、教育、基础课十个学院。

  • 46 . 京十景

    1.见"京都八景"。

  • 47 . 谩

    1.痴呆。

  • 48 . 马拉人

    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之一。约920万人(1985年)。讲马都拉语。多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畜牧业、盐业和渔业。

  • 49 . 卢

    1.果名。胡颓子的别称。

  • 50 . 墨曹

    1.笔的谑称。

  • 51 . 盘

    1.对文具盒的戏称。

  • 52 . 奴尔干

    “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明代设于东北地区的军事行政机构。1409年于黑龙江口附近的奴尔干城建立,派有驻兵,中央政府经常遣官员至此巡视。

  • 53 . 佥御史

    1.官名。明代都察院官员,地位次于左右副都御史。

  • 54 . 清绛阙

    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同“清都紫微”。

  • 55 . 清紫府

    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同“清都紫微”。

  • 56 . 清紫微

    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 57 . 三

    1.晋左思作。构思十年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见《晋书.左思传》。后因以"三都赋"指广为流传的名篇。

  • 58 . 射鸱

    1.北魏拓跋干的美称。

  • 59 . 树叶子掉下来怕打了头

    1.形容极端胆小怕事。

  • 60 . 蜀海棠

    1.指原产蜀都的海棠。

  • 61 . 添

    1.五代时称资助军队的马匹。都,军伍之名。

  • 62 . 桃

    1.传说中的山名。

  • 63 . 通大埠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 64 . 通大邑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65 . 通巨邑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 66 . 五军督府

    明朝管理军队的机构。明太祖初设大都督府,后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统管京师和外地各卫所。其职责是管理、训练军队。军令权属兵部。

  • 67 . 西域护府

    古代管理西域地区的军政机构。西汉于公元前60年始设,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小野云沟附近)。监护西域三十六国。王莽时废置,东汉曾两次复置。

  • 68 . 无害

    1.亦称"无害吏"。 2.汉代官名,见于《汉律》。犹言公平吏。谓能公正执法﹑主持公道的官吏。

  • 69 . 仙

    1.道观名。在四川丰都县平都山。

  • 70 . 兴库什山脉

    亚洲中部的高大山脉。长约16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米尔峰海拔7690米。是印度河和阿姆河的分水岭。山口自古为交通要道。

  • 71 . 玄

    1.北周﹑隋﹑唐道观名。原名通道观,隋开皇二年改名为玄都观。在陕西省长安县南崇业坊。见宋宋敏求《长安志》。后废。 2.泛指道观。

  • 72 . 玄

    1.古道坛名。

  • 73 . 一身是胆

    极言胆大勇敢。

  • 74 . 一透

    1.犹言一通百通。谓一理既明,众理皆可贯通。

  • 75 . 亦

    1.突厥语音译。我国古代高昌回鹘等突厥语诸部首领的称号,意为"幸福之主"或"神圣陛下"。一说,借用汉语官名"都护"加词首元音"亦"而成。

  • 76 . 右佥御史

    1. 官名。明代都察院置左右佥都御史,略次于左右副御史。参见“右都御史”条。如: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清·张廷玉《明史》。

  • 77 . 云

    1.蒙古语音译。意为带刀的人,元代用以名皇帝的侍卫官。

  • 78 . 右御史

    1. 官名。明代都察院(国家的监察机关)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如:南京右都御史。——清·张廷玉《明史》。

  • 79 . 吁咈

    吁、咈,反对的感叹词。都、俞,赞美、同意的感叹词。形容君臣议事融洽。

  • 80 . 战

    1.见"战笃速"。

  • 81 . 中

    1.明中都皇城。在今安徽省凤阳县,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下诏营建。现遗存部分城门﹑门楼等,残存石雕精细﹑优美,琉璃制品形象生动。城南有朱元璋父母陵墓,陵前尚存精美的石人﹑石兽雕像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大明皇陵碑》。

  • 82 . 中

    1.汉代京师各官署的统称。

  • 83 . 郅

    1.汉郅都,孝景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后迁为中尉,行法严酷,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之畏惧,侧目而视,时号为"苍鹰"。见《史记.酷吏列传》。后因以"郅都鹰"形容威仪慑人。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