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头能组哪些词
- 1 . 公助- ①共同资助:社会~。 ②国家资助:这是一座民办~的学校。 
- 2 . 公转- 一个天体绕着另一个天体转动叫做公转。如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转动,行星的卫星绕着行星转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6小时9分10秒;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7天7小时43分11.5秒。 
- 3 . 公状- 1.古代公文之一种。 
- 4 . 公子-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人的儿子。 
- 5 . 公子哥儿-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 6 . 公子家- 1.指赌局的主办人。 
- 7 . 公子王孙-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 8 . 公族- 1.诸侯或君王的同族。 2.指公族大夫。 
- 9 . 公族大夫- 1.掌管公族及卿大夫子弟的官职。 
- 10 . 公祖- 1.旧时士绅对知府以上地方官的尊称。对地位较高者﹐亦称老公祖﹑大公祖和公祖父母。流行于明清。 2.复姓。孔子弟子有公祖句兹。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 11 . 公祖父母- 1.见"公祖"。 
- 12 . 公罪- 1.因公务上的过失所获之罪。 
- 13 . 公坐- 1.因公务犯罪。 2.谓公众场合。 
- 14 . 公座- 1.旧指官吏办公的坐席。 
- 15 . 公引- 1.官方证件。 
- 16 . 公营- 由国家或地方经营:~企业。 
- 17 . 公映- (影片)公开放映:这部影片即将~。 
- 18 . 公用- 公共使用;共同使用:~电话ㄧ~事业ㄧ两家~一个厨房。 
- 19 . 公用事业- 城市和乡镇中供居民使用的电报、电话、电灯、自来水、公共交通等企业的统称。 
- 20 . 公邮- 1.指驿站小吏。 
- 21 . 公有- 集体或全民所有:~制ㄧ~财产。 
- 22 . 公有制- 生产资料归公共所有的制度。现在我国存在着两种公有制,即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 23 . 公有制经济- 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或部分劳动群众共同所有的经济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它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 24 . 公余- 办公时间以外的时间:~以写字、画画儿作为消遣。 
- 25 . 公宇- 1.旧时指官府处所。 
- 26 . 公玉- 1.复姓。汉代有公玉带。见《汉书.郊祀志下》。 
- 27 . 公方- 指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的一方(跟‘私方’相对):~代表ㄧ~人员。 
- 28 . 公房- 属于公家的房屋。 
- 29 . 公非先生- 1.宋刘攽别号。刘攽﹐新喻人﹐字贡父。性疏宕﹐喜谐谑。着书百卷﹐尤精史学﹐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另着有《东汉刊误》﹑《公非先生集》等。人称"公非先生"。 
- 30 . 公费- 同国家或团体供给的费用:~医疗ㄧ~留学。 
- 31 . 公分- 1.也称"厘米"。公制长度单位。一百公分等于一公尺。 2.也称"克"。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千公分等于一公斤。 
- 32 . 公份- 1.方言。指公共的财物。 
- 33 . 公份儿- 1.方言。也说"公议儿"。谓大家凑钱所送的礼。 
- 34 . 公愤- 公众的愤怒:激起~。 
- 35 . 公奉- 1.犹俸禄。奉﹐通"俸"。 
- 36 . 公俸- 1.官吏的俸禄。 
- 37 . 公夫- 1.官方征用的役夫。 
- 38 . 公服- 1.旧时官吏的制服。 
- 39 . 公符- 1.官方的凭证。 
- 40 . 公甫- 1.见"公父"。 
- 41 . 公府- 1.君主之府。 2.三公之府。 3.官府。 4.宅第的尊称。 
- 42 . 公辅- 1.古代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 
- 43 . 公父- 1.亦作"公甫"。 2.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公父文伯。见《左传.定公五年》。 
- 44 . 公父训- 1.指春秋时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敬姜对文伯深明礼义的训辞。 
- 45 . 公赋- 1.官府的赋税。 
- 46 . 公该- 1.方言。应该。 
- 47 . 公干- ①公事:有何~? ②办理公事:外出~ㄧ来京~。 
- 48 . 公责- 1.谓公务上的责任。 
- 49 . 公债- 国家向公民或外国借的债。 
- 50 . 公债券- 公债债权人取本息的证券。 
- 51 . 公章- 机关、团体使用的印章。 
- 52 . 公账- 1.公有的财产帐目。 
- 53 . 公正- 公平正直,没有偏私:为人~ㄧ~的评价。 
- 54 . 公正不阿-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 55 . 公正廉洁- 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 56 . 公正廉明-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 57 . 公正无私-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 58 . 公正严明-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 59 . 公证- 法院或被授以权力的机关对于民事上权利义务关系所做的证明,如对合同、遗嘱等都可进行公证。 
- 60 . 公之于众- 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 61 . 公执- 1.指可为公证的凭据。 2.谓公正而坚持原则。 
- 62 . 公直- 1.公正耿直。 
- 63 . 公职- 指国家机关或公共企业、事业单位中的正式职务:担任~ㄧ开除~ㄧ~人员。 
- 64 . 公职人员- 1.指政府官员。2.主管、指导或管理公众事务的人。 
- 65 . 公制- 国际公制的简称。 
- 66 . 公中- 1.犹公众﹐大伙。 
- 67 . 公忠- 1.公平忠实;尽忠为公。 
- 68 . 公忠体国- 指尽忠为国。 
- 69 . 公种- 1.供配种用的雄性牲畜。 
- 70 . 公冢- 1.指公家所设埋葬无主尸骨的墓地。 
- 71 . 公仲- 1.复姓。战国时韩国有公仲侈。见《史记.韩世家》。 
- 72 . 公众- 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大众:~领袖ㄧ~利益。 
- 73 . 公众投资基金- 由社会上众多投资者出资,交由基金管理部门统一经营的投资方式。这种基金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由专家进行投资决策,经过组合投资于债券、股票、房地产等,盈利按出资比例分配。因比较安全可靠,风险较小,适合于广大员工的小额投资。 
- 74 . 公粥- 1.旧时官方赈灾发放的粥。 
- 75 . 公朱- 1.复姓。春秋时楚国有公朱高。见《世本.氏姓篇》。 
- 76 . 公诸同好- 公:公开;诸:之于;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 77 . 公诸于世- 公:公开;诸:“之于”的合音;世:世上。把事情的内容向世人公开。 
- 78 . 公主- 君主的女儿。 
- 79 . 公函- 平行及不相隶属的部门间的来往公文(区别于‘便函’)。 
- 80 . 公何- 1.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公何藐。见《左传.定公五年》。 
- 81 . 公侯- 1.公爵与侯爵。 2.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 
- 82 . 公侯干城- 公、侯:古时爵位;干:盾;城:城池;干城:比喻捍卫。指为公侯抵御外侮的武将。 
- 83 . 公侯万代- 1.旧时感激他人恩德的祝颂之辞。言子孙万代皆为公侯。 
- 84 . 公侯勋卫- 公爵、侯爵、勋臣、宿卫。泛指名门贵族。 
- 85 . 公意- 1.公众的意愿;共同的意见。 
- 86 . 公因式- 1. 一个因式能同时整除几个多项式,这个因式叫做这几个多项式的公因式,如x-1是x+{3}-1和x2-1的公因式(子)。 
- 87 . 公因子- 1. 能同时整除几个多项式的因子,如x-1是x3-1和x2-1的公因(子)。 
- 88 . 公尹- 1.春秋时楚国官名。犹知县。 
- 89 . 公冶长- 1.孔子学生。名长字子长。或云字子芝。春秋齐人﹐一说鲁人。孔子谓其贤﹐以女妻之。传说能通鸟语。 
- 90 . 公冶非罪- 形容无辜蒙冤或入狱。 
- 91 . 公冶罪- 1.《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后因以"公冶罪"为无辜而见罪的典实。 
- 92 . 公谒- 1.在公众之前谒见。 
- 93 . 公揖- 1.向众人所行的作揖礼。 
- 94 . 公仪- 1.官家的礼仪。 2.复姓。周代鲁国有公仪休。见《史记.循吏列传》。 
- 95 . 公仪退食- 1.见"公仪之操"。 
- 96 . 公仪之操- 1.公仪休的节操。公仪休相鲁﹐不受馈赠﹐拔园葵﹐出织妇﹐不与民争利。事见《史记.循吏列传》。 
- 97 . 公移- 1.旧时行用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 98 . 公义- 1.亦作"公议"。 2.公正的义理。 3.公众的议论﹐舆论。 
- 99 . 公议- 大家在一起评议。 
- 100 . 公议儿- 1.方言。犹公份儿。 
- 101 . 公役- 1.指为国家承当的义务劳动。 
- 102 . 公邑- 1.国君的直辖地。指釆邑之外的土地。 
- 103 . 公益- 公共的利益(多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热心~。 
- 104 . 公益金- 企业单位、生产单位用来兴办本单位的文化事业和公共福利事业的资金。 
- 105 . 公谊- 1.公事上的友好关系。 
- 106 . 公畴- 1.复姓。战国时齐国有公畴竖。见《战国策.韩策三》。 
- 107 . 公出- 因办理公事而外出: 我要~一个月,家里的事就拜托你了。 
- 108 . 公除- 1.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而除丧服。 
- 109 . 公厨- 1.官家的厨房。 
- 110 . 公鉏- 1.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公鉏极。见《左传.定公八年》。 
- 111 . 公储- 1.朝廷的储备。 
- 112 . 公大夫- 1.亦称"七大夫"。 2.秦汉时爵位名﹐列在第七级。 
- 113 . 公单- 1.旧中国上海钱庄在票据清算过程中用以划抵款项的凭单。凡钱庄持有应向他庄收款的票据﹐当日不能取现﹐只能分送各庄﹐领回"公单"。人欠收进公单﹐欠人发出公单。每晩﹐各庄集中在汇划总会凭单进行轧算﹐称为"轧公单"。 2.旧中国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该会凭各银行缴存的房地产﹑货物﹑外币证券及国外存款﹑现金币或现金条等财产﹐照评价七折﹐发给三种凭证﹐其中一种称公单﹐占四成﹐可代替现金﹐流通市面。 
- 114 . 公担- 1.公制重量单位。一公担等于一百公斤。 
- 115 . 公旦- 1.指周公旦。 
- 116 . 公当- 1.公正允当。 
- 117 . 公道- 公正的道理:主持~ㄧ~自在人心。 
- 118 . 公道大明- 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道理得到发扬。比喻正义得到伸张。 
- 119 . 公道合理-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同“公平合理”。 
- 120 . 公道难明- 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道理难以得到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