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在中间组哪些词
1 . 必经之路
经: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2 . 饱谙经史
饱谙:深知,极其熟悉。熟知经书史籍。形容学问渊博。
3 . 饱经沧桑
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4 . 饱经风霜
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5 . 饱经风雨
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同“饱经风霜”。
6 . 饱经世变
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
7 . 饱经世故
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
8 . 饱经霜雪
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9 . 饱经忧患
指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
10 . 博通经籍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11 . 箔经绳
1.编帘子的绳。可作中药。
12 . 秉文经武
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13 . 边生经笥
1.同"边氏腹"。
14 . 不见经传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15 . 惨淡经营
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16 . 惨澹经营
①原指作画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经营位置。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以经营位置为绘画六法之一。 ②引申指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亦作“惨淡经营”
17 . 博关经典
博:广博;关:涉猎。广泛涉猎经典。形容知识广博。
18 . 不经之说
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19 . 不经之谈
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20 . 不经之语
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21 . 采集经济
原始社会前期以采集天然生长植物为生的经济。在原始群阶段,人们只能使用棍棒和石块等原始的生产工具,无力猎取大的动物,主要靠采集植物的茎叶、果实或根为生。
22 . 不经怀
1.不经心。
23 . 不经世故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24 . 不经事
1.谓阅历不广;不懂事。
25 . 不经心
1.不留心;不用心。
26 .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27 . 不经意
1.不注意;随便。
28 . 朝经暮史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29 . 唱经文
1.变文的唱词部分。
30 . 承包经营
生产资料所有者将企业或生产资料的经营权委托给承包人经营。在我国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措施。一般通过招标选择承包人,双方权利义务在合同中予以规定。这种经营方式,不改变所有制性质。
31 . 传经送宝
经:经典,经验。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
32 . 出何经典
指不知所说出自何书,有无根据。
33 . 粗放经营
“集约经营”的对称。以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投在较多的土地上,不讲究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不是依靠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投资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而是依靠扩大种植面积的方法来增加农产品总产量。参见“经济增长方式”(712页)。
34 . 触目经心
见到而萦烦于心。
35 . 道经厂
1.明代宫中专掌道教诵经拜忏﹑建醮祈禳等事的机构,由太监职掌。
36 . 纯经验
1. 不受概念或联想所限制的经验∶直接的理解。
37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一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话本。作者不详。世多以为宋刊,鲁迅认为作者或为元人。三卷。叙述唐玄奘取经故事,其中猴行者为主要人物,他为扶助三藏法师大显神通。但情节比较简单,无猪八戒、沙和尚等形象,略具明代小说《西游记》的雏形。
38 . 大展经纶
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国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39 . 大经大法
根本的原则和法规。
40 . 地主制经济
与“领主制经济”相对。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地主占有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农民为基础。土地自由买卖。地主将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农民耕种,农民通常将收获的一半以上交给地主。以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晚期最为典型。
41 . 多种经营
①农业生产单位除经营主要的传统作物或产品外,兼营多种作物或产品的经营方式。中国农村除种植粮食作物外,根据自然条件,也搞一些经济作物、林产品、饲养牲畜、副业或鱼类养殖捕捞等经营活动,称之为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 ②大公司或集团同时经营两个以上行业的产品的经营策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公司和集团,利用本身雄厚的财力和有利的促销手段,进行跨行业经营,同时生产经营多种不同行业的产品。中国改革开放后,也逐步采用这种经营策略。
42 . 反经从权
反经:不循常规;权:权宜的办法。为顺应形势,违反常规,采取权宜变通的做法。
43 . 反经合道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同“反经合义”。
44 . 反经合权
反经:不循常规;权:权宜的办法。为顺应形势,违反常规,采取权宜变通的做法。
45 . 反经合义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46 . 反经行权
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47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以对外经济贸易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51年,初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1954年改名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84年改现名。设有对外贸易英语、国际贸易、国际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法等系和关贸总协定研究中心等。
48 . 发展经济学
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经济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附属国纷纷取得独立的情况下产生的。代表人物初期以西方经济学家为主,后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及发达国家的激进经济学家。前期强调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后期重视农业发展,并着重于对个别国家或不同类型的经验分析。
49 . 港澳台投资经济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依照中国有关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大陆举办企业而形成的经济类型。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独资企业三种形式。
50 . 番经厂
1.明代宫中习念梵文经咒的地方。
51 . 公有制经济
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或部分劳动群众共同所有的经济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它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52 . 府经历
1.知府的属官,主管出纳文书事。又称府经厅。
53 . 府经厅
1.即府经历。
54 . 古文经学
1.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的一个流派。西汉朝廷重视今文经籍,设立学官传授,而在孔壁和民间发现的古文经籍长期仅由民间传授。王莽为改制需要,重视《周官》,才列入学官,东汉初又被取消。章帝时,治古文经的贾逵受重视,古文经籍也随之风行,古文经学地位始提高。其后马融﹑服虔﹑郑玄等在讲解经义﹑训诂文字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古文经学兴盛,成为魏﹑晋﹑六朝﹑隋﹑唐研究经学的主流。现存《十三经》多采用古文经学的说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按字义讲解经文,训诂简明,不凭空臆说,反对谶纬,迷信成分少。清代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
55 . 福利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20世纪20年代出现,主要代表是英国经济学家皮古。认为社会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总量,也取决于国民收入在社会各成员间的分配状况。主张社会资源最优配置,以增加国民收入,并主张收入均等化。30年代为新福利经济学所取代。
56 . 肝经火
1.方言。肝火。
57 . 高级神经活动
大脑皮层的活动。人类的语言、思维和实践活动都是高级神经活动的表现。
58 . 高级神经中枢
1.指大脑皮层。
59 . 国民经济
一个国家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体,包括各个生产部门和为生产服务的流通部门,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也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药卫生等非生产部门。
60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规划和安排。是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有长期计划(十至二十年)、中期计划(一般为五年)、年度计划。中国从1953年起至1995年共制订和执行了八个五年计划。
61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亦译“国民帐户体系”。从国民经济总体出发,采用帐户形式对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进行综合考察和统一核算的统计制度。它是采用复式记帐原理,由记录和表述产品的生产以及据以产生的收入、支出的流量及其过程的一系列帐户所组成。1968年联合国公布一个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分列一百八十八个帐户,供各国参考使用。
62 . 国民经济命脉
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部门、企业和资源。如大型工矿企业、铁路、航运、邮电、银行、对外贸易以及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
63 . 规模经济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扩大生产规模引起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和收益增加的现象。扩大生产规模,可以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分工更合理,管理更有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但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反会引起成本上升和收益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
64 . 个体经济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形式。
65 . 含经堂
1.清徐元文之室名。
66 . 古典经济学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简称。见“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875页)。
67 . 孤经絶句
1.无可比附的单条经文和截断的文句。唐宋科举往往以此试士,是当时的@种流弊。
68 . 诂经精舍
1.清代书院。在浙江杭州西湖孤山。嘉庆八年﹐阮元任浙江巡抚时创建﹐教学内容为经史疑义及小学﹑天文﹑地理﹑算法等。同治间﹐上海亦设诂经精舍﹐光绪初并入求志书院。
69 . 过经过脉
1.见"过筋过脉"。
70 . 国营经济
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直接经营的经济。有资本主义国营经济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中国,关系国计民生、影响经济全局的企业和现代化大工业、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主要商业等均属于国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国家一般不直接经营企业,因而改称为国有经济。
71 . 国有经济
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经济形式。在中国,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包括各部门各单位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各种国有企业,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72 . 汉经厂
1.明代内府印经机构之一。专印汉文佛经,区别于印制少数民族语文如藏文﹑蒙文佛经的番经厂。
73 . 国际经济新秩序
发展中国家为改变旧国际经济秩序而提出的新国际经济关系的主张。1974年5月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同年12月第二十九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这些文件所体现的新秩序的主要内容是:各国对其自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主权,改革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金融制度和贸易条件等。
74 . 毫不经意
毫:丝毫。指丝毫不往心里去。
75 . 合作经济
劳动者集资联合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形式。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国进行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济形式。有按劳动、按股份分配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有完全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实行改革开放后,农村和城镇出现许多新的劳动者联合体,也属于合作经济。
76 . 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的对称。总体的经济现象及其变量和相互关系。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支、货币流通量、经济周期、投资总额、消费量等,均属宏观经济问题。以此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称宏观经济学。
77 . 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78 . 环境经济学
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环境保护的计划管理,环境保护的经济效果,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等。
79 . 济世经邦
指拯救人世,治理国家。
80 . 会展经济
指以承办各种会议、展览等并为之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
81 . 讲经说法
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经据典地谈说议论。
82 . 讲经文
1.佛教徒用大众化方式宣讲佛经的话本。讲经文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唱经﹐即在开讲的时候﹐先把要讲的经文唱出来﹔二是讲经﹐把唱出来的经文加以解释﹔三是唱词﹐把解释的要旨用歌赞重述演唱一次。讲经文进一步演化成为脱离佛经仅用说唱来讲唱佛教故事的变文﹐稍后又出现纯粹讲中国历史故事的变文。变文由有说有唱发展到有说无唱﹐尔后逐步为小说话本所代替。参阅王重民《敦煌遗书论文集.敦煌变文研究》。
83 . 间接经验
从书本或别人的经验中取得的经验(跟‘直接经验’相对 )。
84 . 集体经济
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和共同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形式。
85 . 集体所有制经济
1.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同"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相对。
86 . 集约经营
“粗放经营”的对称。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马克思曾称之为“耕作集约化”。参见“经济增长方式”(712页)。
87 . 蒋经国
浙江奉化人。蒋介石长子。1925年赴苏联学习,1937年回国。后任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赣县县长、三青团中央干校教育长、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1945年去东北任外交特派员。1947年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局长。1948年任上海区经济管制督导员办公处副督导员。1949年到台湾,曾任“国防部部长”。1972年任“行政院院长”。1975年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78-1984年,连任台湾当局“总统”。
88 . 计划经济
按照统一计划管理的国民经济。
89 . 计量经济学
又称“经济计量学”。把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结合起来,根据统计资料,对经济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经济现象的数量规律的学科。由挪威的弗里希于1926年定名,以美国为中心发展起来。方法是建立模型,估算参数,验证理论,预测未来和规划政策。为提高实际经济问题分析的精确性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故在中国也得到广泛运用。
90 . 金粟山藏经纸
1.纸名。
91 . 假日经济
利用假口集中消费带动餐饮业、旅游业和其他行业发展的经济活动。
92 . 教育经济学
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投资与收益等问题的学科。内容包括:观察和推算在经济发展后各类劳动力的需要数量,探索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结构的计划原理和节约方法,分析和提出教育发展对人力、物质的需求与供给,总结教育发展的可计量的经济效验等。
93 . 今文经学
1.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学派。今文经,指西汉学者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传授的儒家经典。
94 . 苦心经营
经营:筹划,管理。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
95 . 刻意经营
刻意:用尽心思;经营:计划管理。指用心筹画。
96 . 救经引足
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97 . 九经百家
泛指古代典籍和各种学术流派。
98 . 九经库
1.贮藏儒家经典的库房。喻博学。
99 . 九经三史
泛指古代典籍。
100 . 久经风霜
比喻经过长期艰难困苦的磨练。
101 . 久经考验
经过长久的考查验证。
102 . 久经世故
世俗,俗气,老于世故。
103 . 谩不经意
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谩,通“漫”。
104 . 力征经营
力征:用武力相争夺;经营:筹划营谋。指用武力征伐来平治天下。
105 . 旷日经久
犹言旷日持久。
106 . 旷日经年
久经时日。
107 . 老经纶
1.指治理国家有丰富经验的人。
108 . 累月经年
累:累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
109 . 离经辨志
离:指断句;经:指儒家经书;辨:明察;志:志向。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110 . 离经断句
1.分析经籍义理﹐读断文句。
111 . 离经叛道
离:背离,不遵守。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112 . 离经畔道
①指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 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113 . 满腹经纶
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114 . 六经皆史
1.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皆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一种主张。首倡于元郝经﹐清袁枚亦主此说﹐至章学诚才系统地提出这一主张。他认为六经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并非圣人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了"六经皆史"﹑"六经皆器"的命题﹐反对"离器言道"。龚自珍﹑章炳麟亦倡此说。参阅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易教》﹑《经解》﹐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章炳麟《国故论衡.原经》。
115 . 六经三史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泛指古代典籍。
116 . 六经注我
注:解释;我:自己的观点。牵强地用各种经典著作中的论断来解释和证明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议论服务。
117 .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1945年10月成立。由联合国大会选出五十四个理事国组成,每届任期三年。负责联合国有关国际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事务,就发展、世界贸易、人口、社会福利等问题提出建议并开展活动。
118 . 领主制经济
与“地主制经济”相对。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封建领主占有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农奴为基础。领主在领地上建立庄园,庄园里的农奴分到一份土地,就要无偿地为领主耕种,还要负担其他封建义务。领主在庄园内有行政权或司法权。以中世纪的西欧最为典型。
119 . 六艺经传
1.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此处是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注意:“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术等六种技艺。传,是解释经书的书。如:《春秋左氏传》、《诗经毛氏传》等。“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唐·韩愈《师说》。
120 . 麻经儿
1. 缕状的生麻;也指麻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