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沙组词
  4. 【沙】结尾能组哪些词

【沙】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白玉映

    像白玉的光映照在沙土上。比喻诗文出类拔萃。

  • 2 . 暗

    1.海中成片的珊瑚礁向上生长,距离水面较近的叫暗沙。我国南海有金盾暗沙﹑曾母暗沙等。

  • 3 . 扒

    1.爬行。

  • 4 . 白

    1.白色沙砾。 2.即白鲨。

  • 5 . 八恒河

    佛家语,聚集八条恒河的沙。形容极多,无法计算。

  • 6 . 边

    1.边地的沙砾。 2.借指边地。西北边地多沙漠,故称。

  • 7 . 簸土扬

    指虚张声势。

  • 8 . 博浪

    1.地名。在今河南省阳武县东南。张良与力士狙击秦始皇于此。

  • 9 . 碧

    1.绿色的沙粒。 2.绿色的沙滩。

  • 10 . 唱筹量

    把沙当做米,量时高呼数字。比喻安定军心,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

  • 11 . 常

    1.佛教语。犹恒河沙数,形容数量极大。

  • 12 . 拨

    1.顶开泥沙。 2.旧时堪舆家谓卜断墓穴吉凶之事。

  • 13 . 查

    1.方言。张开,伸开。

  • 14 . 不

    1.犹不然。

  • 15 . 蚕

    1.蚕屎。黑色的颗粒﹐可作肥料及供药用。

  • 16 . 长

    1.见"长沙傅"。

  • 17 . 尘

    1.尘埃与沙土。 2.喻污浊,战乱。 3.犹尘世。

  • 18 . 村

    1.亦作"村桑"。 2.粗鄙,伧俗。 3.指粗鄙的人。 4.厉害。

  • 19 . 澄

    1.过滤后较细腻的豆沙。

  • 20 . 抽

    1.指松散而易塌的沙地。

  • 21 . 赤支

    1.红色的胡须。

  • 22 . 虫

    1.比喻战死的兵卒。亦泛指死于战乱者。

  • 23 . 吹

    1.吹扬沙土。 2.鲨。古代小鱼名。

  • 24 . 忖

    1.村沙,粗俗。

  • 25 . 大浪淘

    淘:用水冲洗。去掉杂质。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 26 . 丹

    1.见"丹砂"。

  • 27 . 邓

    1.即澄沙。纯净的豆沙。邓,用同"澄"。

  • 28 . 分

    1.形容水清澈见底。

  • 29 . 粉

    土壤中介于沙与黏土之间的细颗粒,捏在手中像面粉,细腻而不粘手。含粉沙的土壤保水能力好,适于种植马铃薯、花生等。

  • 30 . 豆

    食品,红小豆、红豇豆或云豆煮烂捣成泥或干磨成粉,加糖制成,用做点心的馅儿:~包ㄧ~月饼。

  • 31 . 恶支

    1.亦作"恶支煞"。 2.犹恶狠狠。

  • 32 . 风

    风和被风卷起的沙土:漫天的~。

  • 33 . 干村

    1.粗丑。亦指粗丑之人。

  • 34 . 公

    1.复姓。三国时魏有公沙卢。见《三国志.魏志.王修传》。

  • 35 . 含

    1.即蜮。古代传说中一种害人的怪物。因其能在水中含沙射影,使人致病,故又称为含沙。

  • 36 . 固

    使流沙固定不再移动:~造林|~植物。

  • 37 . 寒

    1.称寒冷季节的沙滩。

  • 38 . 恒河

    1.见"恒河沙数"。

  • 39 . 恒河一

    比喻极其渺小。

  • 40 . 恒

    1.见"恒河沙数"。

  • 41 . 鹤

    1.地名。在今上海县境。

  • 42 . 横

    1.广阔的沙漠。

  • 43 . 浣溪

    ①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二字,押平声韵,也有押仄声韵的。 ②曲牌名。属南曲南吕宫。有二体。一体字句格律与词牌的半阕相同,用作引子;另一体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 44 . 浣溪

    词篇名。北宋晏殊作。写小园独酌时的落寞情怀,透露出怀友之意。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复重现的悲哀和眷恋,语淡情重,富于人生哲理,历来被人引用。

  • 45 . 怀

    《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篇中重申了作者的高尚志向和政治理想,谴责了楚国统治集团的腐朽昏暗,一般认为是作者自投汨罗江前的绝笔。

  • 46 . 河

    1.恒河沙数。佛教以为佛世界如恒河沙数,多至不可胜数。见《金刚经.一体同观分》。唐黄滔《丈六金身碑》:"谓之为有﹐则河沙﹑芥子之说﹐虚诞难测;谓之为无﹐则应现感通之事﹐寻常立验。"后用以形容数量多得无法计算。

  • 47 . 既不

    1.转接之词,承上启下。犹言不然;否则。沙,语助词,无义。

  • 48 . 红

    1.旧时阴阳家称凶星当值为红沙。沙,亦作"煞"。红沙日不宜出行﹑动土﹑结婚﹑会亲等。

  • 49 . 胡

    1.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风沙。 2.喻入侵中原的胡兵的势焰。 3.鲨鱼的一种。 4.复姓。金有胡沙补。见《金史》本传。

  • 50 . 华

    波兰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1642万(1994年)。全国最大工业中心,以机械制造和印刷工业为主。东、西欧陆上交通枢纽,国内河运和空运中心。有科学院、高等院校、博物馆以及宫殿、大教堂、城堡等古迹。多公园和绿地,有“世界绿都”之称。

  • 51 . 活支

    1.亦作"活支剌"。 2.活活地;活生生地。

  • 52 . 画

    1.古代书家以为笔锋如锥画沙,方为高妙。

  • 53 . 活森

    1.活泼生动貌。

  • 54 . 活

    1.流沙。

  • 55 . 黄

    1.沙土。 2.指沙漠地区。 3.指人死后的葬地。 4.指牢狱。

  • 56 . 灰

    1.草木灰和细沙土。

  • 57 . 回

    1.迂回的沙滩。

  • 58 . 迦

    1.古代突厥语的音译,意为宝石。黠戛斯(即结骨)人用以称陨铁。 2.即袈裟。

  • 59 . 加

    1.袈裟。

  • 60 . 江

    1.江边沙滩;江中沙洲。 2.江中泥沙。

  • 61 . 金

    1.含有金子的沙砾。 2.井名。 3.泉名。 4.借指泉水。 5.见"金沙罗"。 6.见"金砂"。 7.见"金沙江"。

  • 62 . 界

    1.犹沙界。指多如恒河沙数的世界。语出《法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士。"

  • 63 . 惊

    1.亦作"惊砂"。 2.指狂风吹动的沙砾。

  • 64 . 聚

    1.亦作"聚砂"。 2.《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原比喻积小善为大行。后亦指年幼慕道﹐学佛论道。

  • 65 . 锯

    1.亦作"锯鲨"。 2.鲛鱼的一种。鼻前有骨如锯﹐故名。

  • 66 . 乐

    1. 当被搅动或践踏时发出乐音的沙子。

  • 67 . 垄岗

    1.沙漠中广泛分布的一种沙丘。随盛行风向平行伸展,长可达数百米至数公里,高可达数十米,顶部微呈穹形,两坡大致对称。也称"沙垄"或"纵向沙丘"。

  • 68 . 浪淘

    ①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本为小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押三平声韵。南唐李煜沿用旧曲名,另创新声,作《浪淘沙令》,为双调五十四字,押平声韵。 ②曲牌名。南曲越调、北曲双调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五十四字体半阕相同,但曲调、用途不同。

  • 69 . 浪淘

    词篇名。五代南唐李煜作。当时作者被俘住在汴梁(今河南开封)。篇中写好梦忽醒后倍觉凄凉,抒发伤春悼己之情。言浅意长,感人至深。末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情调悲凄欲绝。

  • 70 . 泪巴

    1.亦作"泪巴沙"。 2.方言。谓泪流满面。

  • 71 . 量

    1.《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后以"量沙"为安定军心,迷惑敌人之典。

  • 72 . 狸

    1.见"狸豆"。

  • 73 . 漫

    1.广阔的沙地。

  • 74 . 累土聚

    比喻积累收聚。

  • 75 . 流

    ①沙漠地区中不固定的、常常随风流动转移的沙。 ②堆积在河底、河口的松散、不稳定的沙。 ③随地下水流动转移的夹在地层中的沙土。

  • 76 . 凉

    1.秋天的飞沙。

  • 77 . 马足龙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 78 . 猎

    1.植物名。狸豆的别称。

  • 79 . 龙

    1.即白龙堆。 2.今河北喜峰口外卢龙山后的大漠。 3.南京市内狮子山,晋元帝初渡江,见其山岭连绵﹐险要如塞北卢龙,故亦名卢龙山。遂以塞北卢龙山后沙漠指南京狮子山后的江畔沙滩。 4.指江西南昌城北一带白沙丘。 5.泛指塞外漠北边塞之地;荒漠。 6.草名。麻黄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麻黄》。

  • 80 . 卢

    1.古代瑶族乐器。类箫,纵有八管,另有一管横贯而成。见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

  • 81 . 摩

    1.同"摩挲"。

  • 82 . 鸣

    1.地名。在今宁夏中卫。隋置。 2.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南。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 3.在水下滚动鸣响的沙砾。

  • 83 . 面

    1.在粘土地上加沙﹐以改良土壤。

  • 84 . 麻

    1.见"麻沙本"。

  • 85 . 马

    1.见"马豆"。

  • 86 . 摩加迪

    索马里首都,最大城市和港口。人口50万(1990年)。全国经济、文化、宗教中心。有纺织、制糖、肉类加工等轻工业。有国际航空站。多名胜古迹,约有一百五十座清真寺。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曾两次远航到此。

  • 87 . 囊

    1.指韩信囊沙破敌之计。楚汉战争时韩信与楚将龙且隔潍水而阵。韩信夜令人以万馀囊盛沙,壅水上流,然后引军半渡,进击龙且。既战,佯败退走。且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信乘机击杀且,大破楚军。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 88 . 鸥

    1.鸥鸟栖息的沙洲。亦指隐者居处。

  • 89 . 命染黄

    染:沾上。身体挨上黄沙。指死亡。

  • 90 . 磨

    1.指沙入蚌壳,与蚌肉相摩擦。

  • 91 . 淖

    1.表面板结下面虚软易陷的沙地。又称流沙﹑活沙﹑范河。

  • 92 . 漂

    1.汉代西域西夜国之别名。

  • 93 . 泥

    1.泥土与沙子。 2.比喻卑微的地位。

  • 94 . 爬

    1.在沙土地上爬行。 2.指缓慢爬行。

  • 95 . 掿

    1.握沙。因捏合不住,故用以喻合不到一块。

  • 96 . 披

    1.淘去泥沙。

  • 97 . 如锥画

    象用锥子在沙上画出来似的。形容书法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

  • 98 . 毗

    1.唐羁縻都督府名。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在于阗国(今新疆和田西南)置﹐属安西都护府。 2.见"毗沙门天王"。

  • 99 . 迁

    1.谓湖海之滨沙洲被风吹水冲而移动。

  • 100 . 平

    1.指广阔的沙原。 2.含沙量一般的沙地。对"轻沙"﹑"重沙"而言。

  • 101 . 晴

    1.阳光照耀下的沙滩。

  • 102 . 碛

    1.水中沙堆。

  • 103 . 若不

    1.元代方言。犹不然。沙,语助词。

  • 104 . 佉

    1.古西域国名。即疏勒。

  • 105 . 轻

    1.指沙质层浅的土地。

  • 106 .

    1.象声词。

  • 107 . 穷

    1.荒凉的沙漠。

  • 108 . 散

    1.比喻零散不集中或不团结,不一致。

  • 109 . 拳中掿

    沙握在手里也捏不到一起。比喻关系不融洽。

  • 110 . 软

    1.细沙。

  • 111 . 入海算

    ①到海底数沙子。比喻白费功夫。 ②又喻用力精勤。

  • 112 . 射影含

    相传江南水中有毒虫名蜮,人在岸上,影见水中,即以气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着皮肌,其疮如疥,中影者亦病。后称阴谋中伤他人。

  • 113 . 势

    1.势煞。

  • 114 . 汰

    1.淘沙。 2.指经水冲荡的沙滩。

  • 115 . 夙

    1.古部落名。在今山东胶东地区。 2.复姓。春秋时,齐有寺人夙沙卫。见《左传.襄公二年》。

  • 116 . 琐

    1.细沙粒。

  • 117 . 素

    1.见"素纱"。 2.白沙。

  • 118 . 淘

    1.冲刷沙砾;汰除沙砾。 2.淘沙取金。

  • 119 . 铁药

    1.沙粒状的弹药。也称铅药。

  • 120 . 汀

    1.汀上之沙。 2.沙洲。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