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熏组词
  4. 【熏】开头能组哪些词

【熏】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香草名。即蕙草,俗名佩兰,又名零陵香。

  • 2 .

    1.谓修习禅业。

  • 3 .

    1.传说中的神名。

  • 4 .

    1.犹威逼。 2.炽热。

  • 5 .

    1.食品名。旧时于农历二月初二所制的一种油煎饼。

  • 6 .

    1.亦作"熏耳"。 2.用火灼耳。古代酷刑之一。

  • 7 .

    和暖的南风或东南风:熏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 8 . 风解愠

    熏风:和风;愠:恼怒怨恨。温和的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使人心情舒畅。

  • 9 .

    1.香熏的衣服。指乐妓。

  • 10 .

    1.谓以烟﹑气等祛除邪秽。

  • 11 .

    1.腐刑。古代酷刑之一。腐刑,必熏合之,故称。

  • 12 . 腐之余

    熏腐:阉割。腐刑之后。指宦官。

  • 13 .

    1.点燃灯烛。谓夜以继日。

  • 14 .

    1.即熏笼。

  • 15 .

    1.气蒸腾貌。

  • 16 .

    1.亦作"熏赫"。 2.形容气势显盛。

  • 17 .

    1.用烟火烘逼。

  • 18 .

    1.雄黄的一种。

  • 19 .

    1.发黄变暗。

  • 20 .

    1.夸耀。

  • 21 .

    1.熏香之火。

  • 22 .

    1.焚香斋戒。

  • 23 .

    1.熏陶浸染。

  • 24 .

    1.古代掘地熏穴以除狐鼠之害。引申为诛灭。

  • 25 .

    1. 把烟叶在无遮闭的火上熏烤,使与烟直接接触。

  • 26 .

    1.辛苦劳累。

  • 27 .

    1.喻威逼。

  • 28 .

    1.亦作"熏笼"。 2.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

  • 29 .

    1.亦作"熏炉"。 2.用以熏香或取暖的炉子。

  • 30 .

    1.即熏陆香。

  • 31 .

    1.亦作"熏目"。 2.用火烟熏炙眼睛。

  • 32 .

    1.熏香沐浴。引申指梳妆打扮。 2.恩泽。 3.犹熏陶。

  • 33 .

    1.谓受某种气体刺激而感到难受。

  • 34 .

    1.温和貌;和顺貌。

  • 35 .

    熏陶与沾染:不为世俗恶习熏染,故尚存古风。

  • 36 .

    1.拒绝别人。

  • 37 .

    1.浅绛色的下衣。熏,通"纁"。

  • 38 .

    1.亦作"熏烧"。 2.烟熏火烧,以驱狐鼠。比喻惩处坏人。 3.一种烹调方法。指用木柴﹑木屑等的烟火灼炙食物。

  • 39 .

    1.焚熏草以取香。

  • 40 .

    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在老师的熏陶下,同学们学习更刻苦了。

  • 41 . 陶成性

    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 42 .

    1.炽盛貌。

  • 43 .

    1.用烟火驱除。比喻彻底铲除。

  • 44 .

    1.形容气势极盛。 2.形容气味浓重。

  • 45 . 天赫地

    熏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

  • 46 .

    1.用杂草﹑落叶﹑稻秆等熏烧泥土。亦指熏烧过的泥土。泥土经熏烧后,有效态氮﹑磷﹑钾等养分有所增加,但有机质和氮素的总量减少。山区和冷湿粘性土壤地区多用以作肥料。

  • 47 .

    1.黄昏。熏,通"曛"。

  • 48 .

    1.熏陶染习。

  • 49 .

    1.《孔子家语.辩乐》:"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以"熏弦"指《南风歌》。

  • 50 .

    1.焚香以沾染香气。 2.一种闻之能致人昏睡的香。 3.芬芳。

  • 51 .

    1.谓心中焦灼如焚。 2.迷住心窍。

  • 52 .

    1.指带刺激性的食物。

  • 53 .

    1.亦作"熏修"。 2.佛教语。谓净心修行。

  • 54 .

    1.谓株连坐罪。

  • 55 .

    1.亦作"熏穴"。 2.烟熏洞穴。汉王充《论衡.命禄》:"越王翳逃山中,至诚不愿,自冀得代。越人熏其穴,遂不得免,强立为君。"熏,一本作"熏"。后因以"熏穴"指被拥立为君王。

  • 56 .

    1.荤腥。

  • 57 .

    1.亦作"熏熏"。 2.和悦貌。 3.众多貌。 4.温暖貌。

  • 58 .

    1.用香气熏染。

  • 59 .

    1.香草和臭草。喻善恶﹑贤愚﹑好坏等。语本《左传.僖公四年》:"一熏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预注:"熏,香草;莸,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恶难除。"

  • 60 . 莸不同器

    熏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 61 . 莸同器

    熏:香草;莸:臭草。香草与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

  • 62 . 莸异器

    1.见"熏莸不同器"。

  • 63 .

    1.见"熏鬻"。

  • 64 .

    1.匈奴的别名。

  • 65 .

    1.烟熏挖掘。

  • 66 .

    1.亦作"熏蒸"。 2.气﹑味升腾或散发。

  • 67 .

    1.见"熏烝"。

  • 68 . 蒸剂

    1.指在常温下容易挥发成毒气的液体﹑固体,或利用化学反应能产生毒气的固体药剂。用以熏杀害虫﹑螨类和病菌,或作土壤消毒。

  • 69 .

    1.用烟火或香花熏食品,使带有某种气味并宜于保藏。

  • 70 .

    1.犹熏陶。 2.比喻以气势凌人。

  • 71 .

    1.见"熏鬻"。

  • 72 .

    1.亦作"熏灼"。 2.烧炙。 3.指如火烧炙。 4.喻声威气势逼人。亦喻指逼人的声威气势。

  • 73 .

    1.指宦官,太监。

  • 74 .

    1.阉割,去势。

  • 75 .

    1.熏染浸渍。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