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平组词
  4. 【平】开头能组哪些词

【平】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和平安乐。 2.谓平坦富饶。 3.汉代宫观名。后泛指园林馆阁。

  • 2 . 乐观

    1.汉代宫观名。亦作"平乐馆"﹑"平乐苑"。汉高祖时始建,武帝增修,在长安上林苑。 2.汉代宫观名。东汉都洛阳,明帝取长安飞帘﹑铜马移洛阳西门外,置平乐观。在今河南洛阳市洛阳故城西。

  • 3 . 乐馆

    1.见"平乐观"。

  • 4 . 乐苑

    1.见"平乐观"。

  • 5 .

    1.谓平起平坐。

  • 6 .

    1.谓公平处理;治理有序。

  • 7 .

    1.谓推算历法;定历。

  • 8 .

    1.公正的官吏。

  • 9 .

    1.公平良善。 2.陈平与张良的并称。二人皆为协助刘邦统一天下的功臣。

  • 10 .

    1.即平露。

  • 11 .

    1.平行排列;平等列举。

  • 12 .

    1.平原上的林木。

  • 13 . 林兵

    1.新莽末年绿林农民起义军的一支。以陈牧﹑廖湛为首。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他们聚众千余人响应新市兵,在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起义,称"平林兵"。同年与本属绿林军的新市﹑下江兵会合。

  • 14 .

    1.平地和丘陵。 2.西汉五陵之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汉昭帝筑陵置县,死后葬此。 3.借指京都。

  • 15 . 陵东

    1.乐府相和曲名。相传为汉翟义门客所作。王莽立孺子婴为帝,自称假皇帝,后故丞相翟方进子东郡太守义起兵,事败为莽所杀,义门客为作哀歌。原辞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相和曲下》。

  • 16 . 陵曲

    1.即《平陵东》。

  • 17 .

    1.谓出身平常,不是世家门第。 2.平缓地流动。 3.平静的水流。

  • 18 . 流层

    从对流层顶至离地约50千米高度的大气层。层内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层内大气盛行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因而大气较为稳定,加上水汽和尘埃含量稀少,故天气现象少见。

  • 19 . 流缓进

    本指船在缓流中慢慢前进。后比喻稳步前进。

  • 20 . 窿

    1.见"平峒"。

  • 21 .

    1.瑞木名。古谓官位得人即生。

  • 22 .

    又称“马丁炉”。外形如平顶房子的一种床式反射炼钢炉。主要由炉头、熔炼室、蓄热室和沉渣室等组成。由法国冶金学家马丁于1865年发明。很长时期一直是炼钢主力,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被转炉和电炉所代替。

  • 23 .

    1.平原;陆地。

  • 24 .

    1.平坦的道路。 2.见"平露"。

  • 25 . 等互利

    指彼此享有同等待遇,互相有利。

  • 26 .

    1.官府在丰年按平价购粮储存,以备荒年出售,称"平籴"。 2.泛指以平价出售。

  • 27 .

    1.平定荡涤。

  • 28 . 底足

    1.见"平足"。

  • 29 .

    1.平坦的地面。 2.平整地面。 3.犹言突然;平白无故。 4.平稳地;稳当地。

  • 30 . 地波澜

    波澜:波涛。比喻突然发生的事端或变故。

  • 31 . 地登云

    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同“平地青云”。

  • 32 . 地风波

    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 33 . 地风雷

    犹言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34 . 地机

    一种修整路基和路面的筑路机械。有拖式和自行式两种。在车架下,前、后轮轴之间装有长铲刀。铲刀的操纵有机械式和液压式。液压操纵的自行式平地机应用广泛。作业时放下铲刀以刮平地面。也可用以挖筑路基和边沟,修正路基边坡,拌和路面材料,以及推移土壤、碎石等。

  • 35 . 地楼台

    比喻原来没有底子而白手建立起来的事业。

  • 36 . 地木

    1.即紫金牛。一种药用植物。全株入药,有止咳﹑化痰﹑活血﹑止痛等作用。

  • 37 . 地起孤丁

    比喻无事生非。

  • 38 . 地起骨堆

    比喻平空发生意外事故或祸端。

  • 39 . 地起家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而建立了一番事业。

  • 40 . 地起雷

    犹言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41 . 地青云

    平:平稳;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

  • 42 . 地一声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43 .

    1.公平的律令。 2.平板质实。 3.和平典雅。

  • 44 .

    1.广平的郊野。

  • 45 .

    1.犹言调和。

  • 46 . 调曲

    1.乐府《相和歌》的一部。有《长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从军行》等。所用乐器有笙﹑笛﹑筑﹑瑟﹑琴﹑筝﹑琵琶七种。梁启超认为,《平调曲》应属《清商曲》。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平调曲》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 2.亦作"宁海平调"。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浙江宁海﹑象山﹑三门等地。传自新昌或宁波,尚无定论。演唱形式为高腔。

  • 47 .

    1.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地互通文牒,谓之"平牒"。

  • 48 .

    1.即顶棚。屋顶或楼板底部的表面层。通常亦为平屋顶的简称。 2.泛指平的顶端。 3.男子发式的一种。留有短发,头顶剪平。

  • 49 . 顶山市

    在河南省中部,京广铁路有支线通此。1957年设市。人口784万(1995年)。以产煤著名,是中国新兴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

  • 50 .

    ①平息纷乱;使安定:平定天下|平定海内|平定暴乱。 ②稳定:他的情绪平定下来了。

  • 51 .

    又称“平移”。机械运动的一种形式。物体上任意两点间的连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的运动。平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如速度、加速度等)完全相同。平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或曲线。

  • 52 .

    1.亦称"平窿"。 2.在山地开采矿床时所挖掘的有直通地面出口的水平通道。供运输矿石﹑材料﹑人员及通风﹑排水之用。

  • 53 .

    1.平和的法度。 2.指日月分别在二分(春分﹑秋分)﹑两弦(上弦﹑下弦)时运行的均平之度。

  • 54 .

    1.平正,端正。

  • 55 .

    1.平庸迟钝。

  • 56 .

    1.犹磨损。

  • 57 .

    1.犹持法,执法。亦谓执法平正。 2.指公平之法。

  • 58 .

    平常;普普通通:平凡的工作|伟大寓于平凡之中|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

  • 59 . 凡小事

    1. 不重要的,不引人注目的事情。

  • 60 .

    把误判的冤案或做错的政治结论纠正过来:平反昭雪|组织上宣布为他平反。

  • 61 .

    1. [小说等]平淡乏味,没有波澜。如:这几段文字写得过于平泛。

  • 62 .

    1.一个数自乘,即指数是2的乘方。 2.指平方米。

  • 63 . 方根

    1.某数的二次方根,如4的平方根是±2。

  • 64 . 方公里

    1.公制面积单位,一平方公里等于一百万平方米。

  • 65 . 方米

    1. 面积单位,等于每边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

  • 66 .

    1.只有一层的房子。区别于楼房。 2.方言。用灰土做顶的平顶房屋。

  • 67 .

    1.平均分配;对半分。

  • 68 . 分秋色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 69 . 风静浪

    风平浪静。多以喻平静无事。

  • 70 .

    1.谓耗尽资财。

  • 71 .

    1.平定;平息。 2.平整。

  • 72 .

    1.平定而使归顺。 2.平息;安定;服气。

  • 73 .

    1.平展空蒙貌。

  • 74 .

    1.周时楚国收藏文书的府库。

  • 75 .

    ①恢复平静:太后闻之,立起坐餐,气平复|雨过天晴,风浪渐渐平复。 ②康复:经积极治疗,病体日渐平复。

  • 76 . 复如故

    平复:痊愈复原。病愈而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形容恢复健康。

  • 77 . 复如旧

    平复:痊愈复原。病愈而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形容恢复健康。

  • 78 . 复帖

    1.著名草书真迹。陆机向他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字形朴质,在章草﹑今草之间。宋《宣和书谱》卷十四着录。为现存最古的名人墨迹。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79 .

    1.谓均平薄敛。

  • 80 .

    1.公平课税。

  • 81 .

    1.使平齐划一。

  • 82 .

    1.公正干练。

  • 83 .

    1.周平王庙。

  • 84 .

    1.我国有些石桥的拱形不是半个圆,而只是圆弧的一段,拱的弧矢和跨度相比要小的多,这样的拱称"平拱"。

  • 85 .

    1.公平的价格。 2.抑价。

  • 86 . 关中

    1.三国魏鼓吹曲名。

  • 87 .

    1.谓眼镜屈光度等于零。如太阳镜和防护眼镜一般都是平光的。

  • 88 . 光光

    1.形容物体平整光亮。

  • 89 .

    1.承平守成之国。 2.治国。

  • 90 . 果铝矿

    在广西平果县境内。铝土矿储量约15亿吨,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1994年已部分建成投产,为中国最大的铝金属生产基地。

  • 91 .

    ①调和:秋思而今不入时,平和节奏苦嫌迟。 ②温和:性情平和|药性平和。

  • 92 .

    ①对立的两个方面、相关的几个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均等或大致均等:收支平衡|产、供、销总体平衡|生态平衡。 ②几股互相抵销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使物体保持相对的静止状态:保持身体平衡|飞机失去了平衡。 ③平稳安适:心理平衡。

  • 93 . 衡觉

    也称“静觉”。辨别身体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其感受器是前庭器官,在人的内耳。当前庭器官受强烈刺激时,可产生恶心、呕吐等反应,常在乘车、船、飞机时发生。平衡觉对保持身体平衡有重要作用。

  • 94 . 衡木

    ①体操器械之一。由长500厘米、宽10厘米的厚木条,两端固定在高120厘米的支柱上而成。 ②女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运动员在木上做由跳步、转体、波浪、平衡、造型以及滚翻、空翻、软翻、手翻等技巧动作编组的成套动作。

  • 95 .

    1.平息,平静。

  • 96 .

    1.平而光滑。

  • 97 . 滑肌

    1. 由核位于中心的、无横纹的长梭形细胞组成的肌肉组织。其收缩有一定的节律性,受植物神经支配,属于不随意肌。它们主要存在于内脏器官,参与形成管道和有腔脏器的壁,如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管道、血管、淋巴管的肌层。

  • 98 .

    1.评议谋划。 2.壁画。

  • 99 .

    宋元时期民间说书的一种。讲说历代兴废和战争故事,据史传加以铺叙引申。也称“讲史”。记录时多用浅近文言。今所见最早的平话是宋代佚名《五代史平话》。明清以后亦称“评话”,江浙一带则专用来称呼说“大书”的,内容多讲历史故事或小说故事。

  • 100 .

    1.指周平王与桓王。

  • 101 .

    ①地面倾斜度小,较为平坦:地势平缓。 ②和缓;温和:语气平缓|他那激动的心情渐渐地平缓下来了。

  • 102 .

    1.平正仁惠。

  • 103 .

    1.铲平摧毁。

  • 104 .

    1.谓平反冤狱,使受屈将死的犯人得以存活。

  • 105 .

    1.亦作"平伙"。 2.谓平均分摊。

  • 106 .

    1.见"平火"。

  • 107 .

    1.太平安吉。

  • 108 .

    1.犹平定。

  • 109 .

    1.指山脊平坦处。

  • 110 .

    1.亦作"平皋"。 2.水边平展之地。

  • 111 .

    1.搁置,耽搁。

  • 112 .

    几何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平静的水面、光滑的镜面等形象的数学抽象。它应理解为可以无限伸展,也可看成是由直线运动产生的。平面有下列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相交于经过这个点的一条直线;(3)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 113 . 面波

    波面是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平面的波。在离点波源较远处,沿波的传播方向取一局部范围来看,在这范围内的波面都是平行的,这样的波可近似看成平面波。如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波可看成平面波。

  • 114 . 面对称

    如果两图形上的点一一对应,对应点的连线被某一平面垂直平分,那么称这两图形关于这个平面成平面对称。该平面称为对称平面。

  • 115 . 面极坐标系

    坐标系的一种。在平面上取一定点o,称为极点,由o出发的一条射线ox,称为极轴。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p,用ρ表示线段op的长度,称为点p的极径或矢径,从ox到op的角度θε[0,2π],称为点p的极角或辐角,有序数对(ρ,θ)称为点p的极坐标。极点的极径为零,极角不定。除极点外,点和它的极坐标成一一对应。

  • 116 . 面几何

    见“欧几里得几何”(927页)。

  • 117 . 面角

    1. 两个相交平面的夹角。

  • 118 . 面镜

    反射面是平面的反射镜。位于镜前的发光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就是发光点的虚像,像点和物点离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对于镜面是对称的。

  • 119 . 面视

    1.平视;正视。

  • 120 . 面图

    指把地球表面上的一小块地区当作平面所绘制的正射投影地图。当测图的半径不超过25千米时,可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将这一小块大地水准面当作水平面看待而绘制的大比例尺(不小于1∶25万)地图,便是平面图。一般在图上仅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