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取组词
  4. 【取】开头能组哪些词

【取】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置备;置办。 2.指办理。

  • 2 . 保候审

    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适用的对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实行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有逮捕必要,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

  • 3 .

    1.谓要求接受并坚决做到。

  • 4 .

    1.招致丧身。

  • 5 . 便

    1.取其方便。 2.犹随便,无拘束。 3.犹乘便。

  • 6 .

    1.告别。

  • 7 .

    1.选取材料。 2.裁度。材,通"裁"。

  • 8 .

    1.犹选取。 2.犹决断。

  • 9 . 长补短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 10 . 长弃短

    吸取长处抛弃短处。

  • 11 .

    1.谓得到补偿。

  • 12 .

    1.取得声誉。 2.犹取名。

  • 13 .

    1.媾和。 2.谓学成。

  • 14 .

    1.犹上路,登程。

  • 15 .

    1.博取别人的喜爱﹑称赞。

  • 16 .

    1.计算报酬;取得报酬。

  • 17 .

    1.见"取次"。

  • 18 .

    1.亦作"取此"。 2.随便,任意。 3.草草,仓促。 4.次序。 5.谓次第,一个挨一个地;挨次。 6.尴尬,进退两难。

  • 19 .

    1.犹撮合。

  • 20 .

    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你的地位别人无法取代|用机器人取代人工。

  • 21 . 代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如乙烷与氯气反应生成氯乙烷等。

  • 22 .

    1.向别人借取。

  • 23 .

    1.谓取得相当的补偿。

  • 24 .

    1.所走的路程。 2.选取经由的道路。 3.犹言上路。 4.犹言开辟道路。

  • 25 .

    1.召唤到。 2.得到。

  • 26 . 灯儿

    1.削竹木成薄片或细条,顶端涂硫黄少许,用来点火,叫"取灯儿",也叫"发烛"。 2.华北地区旧时也称火柴为洋取灯儿或取灯儿。

  • 27 .

    明令禁止或取消:许多不健康的游乐场所被取缔。

  • 28 .

    1.夺取;以武力强取。

  • 29 . 而代之

    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 30 .

    1.挖除耳垢。

  • 31 .

    1.取以为法则;效法。

  • 32 . 法乎上

    取法:取为法则。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

  • 33 . 法乎上,仅得乎中

    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 34 . 法于上,仅得其中

    取法:取为法则。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也只能达到中等水平。

  • 35 .

    1.趋奉,迎合奉承。

  • 36 .

    1.谓禀告,请求答复。

  • 37 .

    1.告假。 2.报告。

  • 38 .

    1.取得物力或人力以供需用。

  • 39 .

    1.受重视;得好评。

  • 40 .

    1.犹取容。

  • 41 . 和儿

    1.求得和睦。

  • 42 .

    1. 以和平手段从已夺走和非法扣押者手里收回自己的人和财产。

  • 43 .

    1.迎合。 2.古代公文用语。犹核实,勘对。

  • 44 .

    1.犹打诨。戏曲演出时,演员(多指丑角)即兴说些可笑的话以逗乐。

  • 45 .

    1.招致讥讽。

  • 46 .

    1.古代谓在职官员以赶办私事而请假。

  • 47 .

    1.谓取得资财或某种力量的帮助。

  • 48 .

    1.为人所借鉴。

  • 49 .

    1.拿取。将,助词。

  • 50 .

    1.谓节取其善。

  • 51 .

    1.领取地方官府的证明文书。

  • 52 .

    1.指唐宋科举制,选送士子应进士第。唐孟郊有《湖州取解述情》诗。 2.指明清举人赴京会试。

  • 53 .

    1.谋取晋升。

  • 54 . 进止

    1.古代奏疏末所用的套语。犹言听候旨意,以决行止。

  • 55 .

    1.指佛教僧侣到印度求取佛经原本。 2.比喻向先进的地区﹑单位或人物吸取经验。

  • 56 . 精用弘

    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

  • 57 . 精用宏

    用:享受。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充分加以运用。

  • 58 .

    1.摄影或写生时选取景物做对象。

  • 59 . 景器

    照相机和摄影机等用来观察和取舍景物范围、帮助摄影构图的部件。分框式取景器和光学取景器两类。前者简单直观,后者常与调焦等装置连动,操作方便。

  • 60 .

    1.亦作"取径"。 2.选取经由的道路。

  • 61 .

    1.谓因客观事物的作用而产生某种意境。

  • 62 .

    1.谓领取备办。 2.谓置办。 3.用作备位充数。

  • 63 .

    1.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 64 .

    1.审理。 2.犹查核。

  • 65 .

    1.取得别人的喜欢;得到快乐。

  • 66 . 快一时

    只图暂时的快乐,不顾其他的利害关系。

  • 67 .

    1.寻取快乐。 2.寻开心。戏弄别人,使自己高兴。

  • 68 .

    1.谓取用类似事物以说明本体。犹比喻。

  • 69 .

    1.犹连累。

  • 70 .

    1.获罪;受谴责。

  • 71 .

    1.犹取宠。

  • 72 .

    1.纳凉,乘凉。

  • 73 .

    1.选取经由的道路;上路,登程。

  • 74 .

    1.谓代人拾鞋。比喻屈己尊人。语本《史记.留侯世家》所载张良为一老父于圯下取履事。

  • 75 .

    1.古地名。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南。见《汉书.地理志上》。 2.复姓。见《通志.氏族三》。

  • 76 . 乱存亡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 77 . 乱侮亡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 78 .

    1.得到赞美。

  • 79 .

    1.犹讨好。

  • 80 .

    1.谓得民心。 2.谓向人民征取赋役。

  • 81 .

    1.起名字。 2.求取名声。

  • 82 . 名致官

    致:取得、获得。获得了名声和官爵。比喻名利双收。

  • 83 .

    1.索取或收受财物。

  • 84 .

    1.吵闹,扰乱。

  • 85 .

    1.犹得罪。

  • 86 .

    1.娶妻。

  • 87 .

    1.亦作"取暖"。 2.靠近或向着发热的物体,使身体暖和。

  • 88 .

    1.打比方;寻取比喻。

  • 89 . 譬引喻

    打比方,作譬喻,用以说明道理。

  • 90 .

    1.求得公平论断。

  • 91 .

    1.聚齐;集合。 2.使数量﹑长度或高度相等。

  • 92 . 其精华,去其糟粕

    精华:事物最好的部分;糟粕:酒糟、豆渣一类的东西,喻指无用之物。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

  • 93 .

    1.犹取舍。 2.遣发。

  • 94 .

    ①采取巧妙方法:纵有斜笔,亦当取巧写过。 ②指用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或逃避困难:投机取巧|居心取巧。

  • 95 . 巧图便

    使用手段谋取好处,图得便宜。

  • 96 .

    1.招致讥讽。

  • 97 .

    1.娶妻。

  • 98 . 青妃白

    取青媲白。同“取青媲白”。

  • 99 . 青媲白

    以青配白。比喻斟酌字句以使文句对偶工整。

  • 100 .

    1.强取;勒索。

  • 101 .

    1.谓受委屈。

  • 102 .

    1.受人接待的婉辞。犹打扰。

  • 103 .

    1.选择人。

  • 104 .

    1.迎回落日。喻助废帝复位。

  • 105 .

    1.讨好别人以求自己安身。

  • 106 . 容当世

    取容:取悦;当世:旧指权贵。比喻博取当权者的欢喜。

  • 107 .

    1.亦作"取舍"。 2.择用与弃置;选择。

  • 108 . 舍两难

    采用或舍弃都能决定。指难以抉择。

  • 109 .

    1.吸收。

  • 110 .

    1.取得胜利;获得成功。

  • 111 .

    1.选取士人。

  • 112 .

    1.取用事例,应用典故。 2.犹行事。

  • 113 .

    1.得到利益。 2.谓借以取得好的姿势。

  • 114 .

    1.娶妻。

  • 115 .

    1.寻求适意。

  • 116 .

    1.拿取和收受。

  • 117 .

    1.犹赎回。

  • 118 .

    1.寻求统帅。

  • 119 .

    1.古代一种祭祀的礼仪。在月下用铜镜收取露水,以示明洁之义。语本《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汉郑玄注:"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 2.壮族斋祭死者的一种礼仪。

  • 120 .

    1.见"取悦"。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